第二十一章 沛公劉邦(1 / 1)

就在劉邦攜著一幹人等藏於芒碭山間時,在沛縣的臨縣蘄縣的大澤鄉,爆發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大起義,這一年恰好是秦二世元年七月。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拿下了大澤鄉和蘄縣,隨後有令符離人葛嬰率兵往略蘄縣東部各地,接連攻下銍、酂、苦和譙縣,聲威大震,各地民眾往往戕殺郡守、縣令以應起義軍。

消息傳到沛縣,沛令擔心被起義軍所攻擊,也想舉城投降陳勝。於是,蕭何、曹參獻計道:“君為秦吏,奈何降盜?且恐人心不服,反至激變,不如招集逋亡,收得數百人,便可壓製大眾,保守城池。”

沛令依了兩人的計策,立即派遣衙役四處招集人手。蕭何又進告沛令,說劉邦具有豪氣,又有二三百人,足以輔佐沛令,若赦罪召還必當感激圖報。沛令也認為蕭何說得很對,於是便讓劉邦的連襟樊噲前去招收劉邦。劉邦一心隻待沛令的招喚,好先拿下沛縣作為自己登上曆史舞台的序幕。此時,見沛令差遣樊噲前來相招,便帶著家屬徒眾,跟隨樊噲向沛縣進發。

行到半路,突然看見蕭何、曹參狼狽前來。劉邦當即驚問二人來意,二人齊聲說:“前請沛令召公,原期待公舉事,不料沛令忽生悔意,竟懷疑我等召公回來,將有他變,特下令閉守城門,將要誅殺我二人,虧得我二人聞風先逃,逾城而出,尚得苟延生命,現隻有速圖良策了。”

劉邦笑著對兩人說:“這件事情我已經預料到了,承蒙兩公不棄,屢次照拂,我怎得不思報答?幸部眾已有數百人,知道城下察看形勢,再做計較。”蕭何、曹參二人也隻好跟著劉邦返回沛縣。

來到城下,城門尚是關閉,無法入內。劉邦便對蕭何、曹參二人說:“城中百姓,未必盡服沛令,不如先投書函,叫他們殺令自立,免受秦毒。諸君速即繕書,表明吾意。”

蕭何聽著,急忙文筆一揮,草就一書,遞與劉邦。劉邦見上麵寫著:天下苦秦久矣!今沛縣父老,雖為沛令守城,然群雄並起,必且屠沛。為諸父老計,不若共誅沛令,改擇子弟可立者以應諸侯,則家室可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益也。

劉邦看過之後,便將書信綁在箭上,來到城下,對城上的守卒大喊道:“爾等毋徒自苦,請速看我書,便可保全全城生命。”說完,把箭搭在弓上,嗖的一聲,已將箭枝射於城上。城上守卒拾起箭枝,打開書函,卻是句句有理,便下城和眾人商議,眾人一體讚成,竟一古腦攻入縣衙,立刻把沛令殺死,然後打開城門,迎接劉邦入城。

劉邦集合眾人,商議善後事宜,大家願推劉邦為沛令。劉邦慨然道:“天下方亂,群雄並起,令若置將不善,一敗塗地,悔何可追?我非敢自愛,恐德薄能鮮,未能保全父老子弟,還請另擇賢能,方足圖謀大事。”

眾人看見劉邦有意推讓,便要推舉蕭何、曹參為主。蕭何、曹參都是文吏出身,未嫻武事,因此也力推劉邦為主,自願為輔。劉邦隻好應允為眾人主腦,眾人乃共立劉邦為沛公。

二世元年九月,劉邦祀黃帝,祭蚩尤,殺牲恤鼓,就任沛公一職。特製紅旗一麵張掛城中,又授蕭何為丞,曹參為中涓,樊噲為舍人,夏侯嬰為太仆,任敖為門客。部署已定,便派蕭何收集沛縣子弟,得到二三千人。劉邦便帶著這些人攻打胡陵、方與(讀旁豫),命樊噲、夏侯嬰為統將,所過無犯。胡陵、方與二守令,不敢出戰,但閉城堅守。樊噲、夏侯嬰正擬攻城,忽然接到劉邦命令,說是劉媼去世,要他二人收兵治喪,二人不好違命,隻得率眾返回沛縣。劉邦回中央裏治喪,暫將軍事交予蕭何、樊噲兩人管理。

本章人物詮釋:任敖,沛縣獄吏,後被封為廣阿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