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東北的遼寧省,有一座英雄城市,名字叫丹東。
上了年紀的人肯定還記得這座城市的名字。她坐落在美麗的鴨綠(這裏讀路,綠林好漢也是這種讀法)江畔。鴨綠江是我國和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界河。江的對岸就是朝鮮鹹鏡北道的首府,也是朝鮮的軍工重鎮新義州市。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悍然出兵入侵朝鮮,舉世震驚。為了保衛新生的新中國,我國政府毅然絕然地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進入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當年數十萬英勇的誌願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就是從丹東和新義州之間的鴨綠江大橋上去朝鮮的。現今,鴨綠江上舊斷橋就是這段曆史的見證。
愛英雄,重英雄是這座曆史名城的傳統。
在離丹東市西向大約有兩個小時車程的黃海之濱,有一個叫孤山的小鎮。
鎮子不大,沿黃海之濱呈矩形鋪開。鎮的北麵有一座海拔約300多米的小山,因為是海水南遷露出地表的,孤零零的立在那裏,故取名“孤山”。鎮子也因而得名。山上常年被高大茂密的樹林覆蓋,四季景色宜人。春天,漫山遍野都開滿了大紅的“映山紅”,間或點綴著一些黃色和紫色的山野花,遠遠望去仿佛是一位身穿大紅間雜著或黃或紫的紋飾的嫁衣的新娘;夏天,各種樹木次第新綠,濃蔭如蓋。是人們避夏消暑的絕好去處,再加上山間的溪水汩汩流下,更是引得不少孩童嬉戲其間,大有“魚戲蓮葉間”的感覺;秋天,當滿山楓樹掛上初霜後,又是一派別樣的景色。北京香山的紅葉你也許看到過。但這裏的紅葉更大更紅,拾一片在手中,瞧那鮮紅欲滴的顏色,會使你產生一種錯覺,仿佛此時掌中的是一份美味,誘得你不由自主地啖上一口;冬天,初雪覆蓋下的小山,更平添了一份貴婦人的高雅。當夕陽的餘暉抹過山邊時,金色與滿山的白色交相掩映,綺麗無比。
鎮子呈東西走向的柏油街道雖短而狹窄,但路麵很潔淨。街道的兩旁林立著出賣各種各樣商品的店鋪和民戶的住宅。這裏的人們都過著祥樂和幸福的生活。
鎮中心有一個不大的圓形廣場,廣場的中心矗立著民族英雄鄧世昌的銅像。他一身威武的戎裝,胸前掛著軍用望遠鏡,左手微扶掛在腰際的佩刀,右手五指並攏伸向前方,迎著海風,目光堅定的怒視前方。目光所及便是浩瀚無垠的黃海海麵,那裏曾是二十世紀末使“大清帝國”徹底喪失亞洲霸主地位的一場海戰——中日甲午海戰的古戰場。至今,在深冷的黃海海底還沉眠著“大清帝國”的數艘戰艦和數百名英勇的武士。
每年清明時節,家家在祭奠先祖的同時,也把自己最誠摯的緬懷之情獻給這些英雄們。銅座下和海麵上到處被各式各樣白色的紙花所覆蓋。假如此時你融入其間,也會被此情此景所深深地感染。
這座小鎮和丹東一樣,也是愛英雄,重英雄的一方熱土!
當然,這裏的人們也是崇尚英雄的人們。年輕的小夥子們更是向往著成為鄧世昌式的英雄。每年的新兵征召名額下達之後,這些小夥子們爭先恐後的報名參軍。當上兵的都笑逐顏開,歡天喜地,跟中了六合彩似的。鎮子裏誰要是有誰在部隊裏當兵,那可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即使被炫耀的對象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這裏也是尚武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