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後記(1 / 1)

《憂國》是我的第一部小說,花了三年半才全部完成。

創作很恐怖。猶如一隻巨大而靜默的章魚。你在水族館隔著大玻璃看它,它很壯觀,很美;但你直麵它,它必吞掉你。

作者就是他作品的殘骸。

這個觀點會有很多人不認同。一定會有很多人不認同。很多人是以鬥士的姿態站到它麵前來的,想要戰勝它,征服它。但創作不是110米欄,隻有八條跑道,跑贏了其他七個你就是冠軍;隻要一拿起筆,幾千年來所有的,數以億計的藝術家,無論死的還是活的,就都是你的對手。你贏不了的。

創作很恐怖。

可能對於很多認識我的人來說,我寫一本書出來,他們一點也不會感到奇怪。因為我在他們眼裏可能就是這樣的。但對於我則不是。即使在這部小說動筆之初,我想的仍然是:我隻要投入一點點,一點點就好。事實上,這部小說的創作動機,不過就是想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然後,想用它驗證一下我自認為新鮮的小說理念,如此而已。然而,一動筆,我就被吞掉了。

我一直在逃。一直逃不掉。

可能是我想通了:人活一輩子,總歸是要輸的。即使別的能夠贏,最後也一定會輸給時間。既然注定了要輸,那麼,就要輸得值得。

這部小說的其中一個主題,是難以捉摸的命運。小說裏的人物,像馬鳳雲、周漢城、霍景暘、劉文藻、顧崇文、奎齡……他們的命運總是會被這樣或那樣,大事或小事,這個人或那個人,有意或無意地改變和撥弄。而對我自己來說,所有在我人生裏經過去的人,一定也曾經對我施加過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才最終使我走到今天這一步上來吧。他們都是我需要去感謝的。在這裏我尤其想表示謝意的,是裘挹鳳老師、董咪亞老師和曹愛方老師,假如沒有遇上他們,我未必有機會能認識我自己。

當然,我要深深地感謝我的父母親,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不可能寫得出一個字。

小說共分三卷,這次先出版其中的第一、二卷。第一卷裏涉及走鏢的規矩和細節的描寫,主要引自曲彥斌先生《中國鏢行》和方彪先生《鏢行述史》二書,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黃士翔

201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