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就是皇宮中的侍者,是一群缺少某種重要零件的、沒有男性特征的男人。
說起太監,大多數人受影視劇的影響,腦海中就會出現一群人,外觀上,他們滿麵帶笑,諂媚無比,嗓音尖利,麵黃無須;人品上,他們陰險狠毒、狡詐無比,陷害忠良,攪亂國政;朝堂上,他們和皇帝的關係無比好,且爪牙遍地,手眼通天;經濟上,他們身家億萬,富可敵國,卻貪得無厭,因私廢公。
太監仿佛永遠那麼壞,漢有十常侍,唐有李輔國,宋有童貫,明有魏忠賢,清有李蓮英,說起這些人,讀者無不痛罵連聲、鋼牙咬碎,而著名的“黨錮之禍”、“東林黨爭”等事件,也給這個群體戴上了一頂醜陋至極的帽子,以至於一提起太監,廣大人民群眾或恥笑,或戲謔,或謾罵,或悲憤,獨獨沒有尊重感。
可咱中國從盤古先生一腳蹬開了天地到如今,少說也走了幾千年了,而太監作為曆史上一個龐大的群體,在各個王朝所起的或好或壞的作用,是無法忽視的,他們究竟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為什麼要那樣為人處事?為什麼他們可以把握住政權甚至左右國家的未來?他們究竟有什麼魔法可以使皇帝對他們俯首帖耳?他們難道真的個個都那麼壞麼?如果不是,那麼好太監又是什麼樣子的?他們為什麼沒有變壞?
也許,通過這群人的表現,人們可以得出對曆史的另一類解釋,對人性也會有另一種角度的思考,也許人們在謾罵譏笑他們的同時,卻可以看到,在他們身上,也有我們這群正常人的影子。
接下來再說說他們為什麼要做太監。
沒人願意平白無故挨那一刀子,所以做太監的人一定是迫於無奈的,去當太監主要有兩種原因,一個是常見原因,那就是窮得活不下去了,沒辦法,為了混一口飯吃,隻好搏上一搏,忍痛割愛,淨身入宮,比如清代的小的張,明代的魏忠賢,都是這個原因;另一個是被逼無奈當太監,比如兵禍,被敵軍抓住了,二話不說被閹了,想不走這條路都不行,或者得罪了皇帝,處以腐刑,這也是沒得選擇的事,前者有明朝的鄭和,後者有漢代的司馬遷,當然,後者的身份究竟是不是太監,還存在一定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