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文壇詩壇,才女的數量總是遠遠少於才子,這是男權社會裏女性的社會地位與教育機會普遍缺失所至,是曆史的局限,也是曆史的遺憾。但這並不妨礙在文學的世界裏,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天資聰慧、別具才情的奇特女子們,衝破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樊籬,以她們的詠絮之質、風流文采去管領春風,遨遊於文藝之林。她們的作品或典雅俊秀、自然清新,或明朗歡快、機趣盎然,也不乏剛柔並濟、大氣豪放……以風謠、辭賦、詩歌、長調、小令的形式散落在《詩經》、樂府、唐詩、宋詞或別集裏。
雖然囿於生活範圍與視野的狹隘,從整體上說,她們吟詠的對象不外乎離愁別恨、傷春悲秋,“用盡閨中之力”也不過“為情而造文”,創作帶有更多的自發與隨意,但正是這種有別於男性文人實用與功利的創作態度,使得才女們的詩詞更具備了男性所沒有的細膩與委婉、純淨與自然,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審美價值在中國古代文學的百花園中構成了一道令人流連的風景!
本書的初衷,是想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的創作作一個大致檢索的記錄,但跋涉其中,才發覺僅憑這些從先秦至清末的八十餘位才女身上,就想管窺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發展的鉤沉,實在不夠完整亦不足係統。那就舍大求小,退而隻求:在燦若煙霞的古代女性文學的寶庫裏,去挑選一些極具代表性的古代才媛,用這支枯澀的筆,對她們的生活與創作,她們的所思所詠,她們的才情、詩情與風情作一次詩意的記敘吧!
由於精力有限,水平欠缺,本書錯誤、疏漏、淺薄之處在所難免,願能得到同行與專家的批評與指正。
感謝萬安培先生,沒有他的帶領、指引與鼎力相助,就沒有這本書的存在!
感謝三峽大學張芹女士的協助與參與!
感謝湖北人民出版社高教分社陳曉東社長、責任編輯黃沙、封麵設計張弦,向他們專業而辛勤的勞動致敬!
文字能記錄一段時光。盡力了,雖然可能不太盡意!就讓這一頁頁的油墨書香去定格那一段段的流水光陰吧: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冬日的斜陽……美好而珍貴,永存於心田!
王凡
2015年4月6日於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