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2 / 3)

“哎喲,這種事可不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說的,莫要讓人聽見引來殺身之禍。”

這話題雖然不再提,可類似這樣的話卻在心底紮了根。自從十一皇子病愈,從前的義學等又重新辦了起來,甚至還有了許多新的規定。比如品學兼優的,會得到什麼獎勵,不光光是能領些獎品,還能惠及家人,給家人尋一份工做,甚至還會獎勵田地!義學裏還創建藏書閣等等,讓貧寒人家得了不少實惠,有了出頭的可能。

而京城這邊更是將此事傳得沸沸揚揚,處處都在討論著。

“這嚴妃倒是個狠的,竟是舍得讓十一皇子遭這罪。”趙清河感歎道。

雖說十一皇子並未感染天花也沒得病,可畢竟隻是個小孩子,到處奔波實在折騰。

常廷恩笑道:“想要成大事就得對自己狠,四歲雖是不大卻也知事,小小年紀到處遊曆也能增長見識。若真到了那一步,想要出個門可就不容易了。”

常廷恩從小就希望能出去瞧瞧,因此並不覺得這樣的磨練是件痛苦的事,甚至是一件快樂的事。況且隻有體會到民間疾苦才能身處在那個位置為百姓著想,否則成天吃著山珍海味,哪裏想象得出原來還有人會餓死。

常廷昭也點頭道:“咱們看好的十一皇子可不是那般嬌弱之人,而且天生聰穎,知道利害。”

趙清河也不過是感歎一番,想要更大的權力就要更多的付出。就算不貪權有時候也要去爭,否則可能就會失去性命。賀皇後視嚴妃為眼中釘,若六皇子真的登記,十一皇子連帶整個嚴家恐怕都會遭殃。這件事趙清河更多的是敬佩嚴妃夠果敢,從她對佩雅公主的態度知道嚴妃是個非常疼愛自己的女人,可同時又想得很明白,該狠的時候絕對不含糊,為兒子鋪好道路。

十一皇子此舉讓原本的劣勢直接逆轉,並且讓他的光輝更勝一籌,這與之前打的基礎也有很大關係,這一場輿論之戰他們是大贏家。

六皇子後邊還想翻出什麼花樣卻是不容易了,有本事他也弄個妙方去!天花之害由來已久,如今能有法子遏製,可謂造福子子孫孫。六皇子不管再怎麼造謠,也難以撼動百姓對十一皇子的印象。不僅僅是普通百姓,還有不少文人大臣都傾向十一皇子。

尤其不少人得知十一皇子私底下創辦義學之事,更是令不少文人墨客稱讚。十一皇子之前辦義學十分低調,甚至沒有打著十一皇子的旗號,之所以得知都不過是百姓自個打聽到的。他們想要知道大善人是誰,好給立個長生牌,所以才千方百計的去探聽那大善人是誰。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傳十十傳百,結果就成了眾所周知的秘密。做好事不留名,實乃仁義,這樣的人做了皇帝以後百姓也才會有好日子。

文人墨客並非全都酸腐,朝中大臣並非人人都隻為自己升官發財,還是有不少人心係百姓,見十一皇子能想到並做到這些,讓他們倍生好感。雖說明知這是做戲,主意也並非是十一皇子想出,可有這麼個態度,已經讓不少人讚許。

相較於六皇子為了達到目的勾結藩王,興許引狼入室的做法,十一皇子顯得更為靠譜。十一皇子雖然年幼,可嚴家以及支持其的十三王爺,都是行事有度之人,理應不會將十一皇子帶得差到哪去,況且不是還有他們這些老臣盯著。

十三王爺與嚴家實力相當,也起了互相製約的作用,誰想替代十一皇子的位置都不容易。

這般一計較,朝中風向又有所變化,原本變得弱勢的十一皇子慢慢恢複了元氣,甚至還強壓六皇子一頭。六皇子畢竟有劣跡在身,賀皇後為人睚眥必報,賀家更是跋扈囂張。相較之下,十一皇子雖是年幼卻聰穎寬厚,嚴家雖然鹽梟出身,可嚴霸已經從很早之前就洗白,嚴家這些年行事有度,還做了不少善事,出兵西戎的時候,嚴家可是貢獻不小。眾人不是傻子,自是知道如何選擇。

明帝熬了一年多,終於在十一皇子六歲的時候駕崩。當宣讀遺詔的時候,所有人都驚詫不已。

明帝所選的繼承人,不是六皇子也不是十一皇子,竟是十三王爺!

不僅僅是朝中大臣,就連十三王爺也給愣住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

“這怎麼可能!父皇怎會把皇位傳給十三叔?”六皇子忍不住驚呼道,甚至想要上前搶奪遺詔。

明帝身邊的近身太監徐公公道:“六皇子殿下,這詔書確實乃先帝所書,您瞧這字跡絕不會作假。”

翰林院幾位大學士親自查看,均點頭道:“確實乃先帝字跡。”

六皇子眯著眼睛道:“皇位向來父傳子,子傳孫,父皇如何會立下這樣的詔書?莫非是有些人趁著父皇糊塗的時候,誘騙所書?!”

十三王爺眼神暗了暗,卻並沒開口說話。

明帝這近兩年的時間裏大多數時候都處於昏睡狀態,偶爾醒來也是迷糊的模樣,根本不曉事。六皇子這般猜忌也並非沒有道理,這使得在場大臣紛紛議論起來。

徐公公搖頭道:“此詔書立下已久,一直藏於匾後。”

一位大學士也道:“確實如此,看墨至少有三年之久,且筆力遒勁並非病弱之軀可書。”

這一下,所有人心底都暗地琢磨起來,明帝此舉到底何意?

賀皇後臉色暗沉,沒想到兩個皇子鬥來鬥去,最後竟然便宜了十三!賀皇後望向一臉哀切的嚴妃,不由諷刺一笑。原本同為一個陣營,如今贏家卻非原定那位,看這下這嚴妃會如何自處,隻怕心裏痛如刀割。

嚴妃感受到賀皇後的目光,卻並未回應,隻同一雙兒女如之前一般為明帝的逝去而哭泣著,好像並未被這遺詔內容所影響。

朝中大臣不曾想過會是這個局麵,這實在是不合規矩。可先帝遺詔不得不從,否則會惹來一場腥風血雨。明帝遺詔中說道原本皇位就應傳位十三王爺,如今不過是歸還罷了。這話雖有些不妥,卻有幾分道理。當初確實有心讓十三王爺繼位,是十三王爺自行放棄的。

正有大臣想要出言質疑,嚴恪突然朝著十三王爺跪下,大聲嚷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般一帶動,所有人都回過神來,嚴家、十三王爺一派以及中立的大臣也都紛紛朝著十三王爺跪下,心中默認了這個決定。雖然有違綱常,可如今也是最好的法子。原本不少人支持十一皇子就是看在十三王爺的份上,默認十一皇子為皇帝,十三王爺為攝政王。十三王爺無子,等到年老皇位自然而然會回到十一皇子身上。如今這般狀況也是差不離,今後之事再說,不可現在亂起來,否則這朝中可是要大亂。

六皇子哪裏會認,厲聲道:“此遺詔絕非父皇所立,真是好大的膽子,竟敢篡改遺詔!實乃大逆不道,謀逆之罪!來人啊,還不快快拿下!”

說罷,一群舉著明晃晃大刀的侍衛衝進了大殿,大殿之外黑壓壓一片圍著一群嚴陣以待的士兵。可見六皇子早有準備,不管今日遺詔上繼承者到底是何人,最終贏家都會是六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