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爭饅頭爭口氣(1 / 2)

桂州,也就是後來的桂林,放在二十一世紀那是旅遊勝地,國慶五一劈裏啪啦下餃子的最佳地點之一,放在這個時代,那也就是一個夷地。

二十一世紀,桂林那裏是少數民族自治區,而現在,這裏也是少數民族所居住的地方,但是很明顯,絕對不是什麼自治區。

這裏的土著,叫做俚人,那位超級女漢子,當朝花木蘭,被楊堅封為“譙國夫人”的冼夫人她們一家原本就是擁有十幾萬戶的俚人部族首領,而她的子孫也都成為了俚人首領,比如馮暄馮盎。

換而言之,幾乎整個嶺南都可以說是俚人的地盤。

但是俚人雖說是少數民族,可是天朝的少數民族人口又能少到哪裏去?

除了冼(馮)家是部落的首領,還有俚人還有其他部落,還有其他首領,有西江陳氏,欽州寧氏,還有就是這次叛亂的主角,桂州李氏。

發現沒有,姓李的都是不安分的人。

白弘穿越之前見多了那些優待少數民族的政策,比如說加分政策……他的某位小學死黨裸考的情況下考入了一所名校,然後有一次白弘向他抱怨自己的英語有多爛的時候,這位同學很淡定的表示,沒事,我們班還有比你更爛的呢,這讓白弘很是驚訝,畢竟現在已經不是當初那種偏科人士也能入名校的時代了,那為什麼英語比他還要爛的人能夠進名校呢?

英語是一種語言,不像數學那種你兩個月沒聽課就什麼都聽不懂的學科,既然當年中考能夠考進這種名校,那英語自然也是不差的咯,那怎麼樣才能做到比白弘這個英語渣渣學的還要爛呢?

死黨淡定的表示,他是少數民族的,白弘於是明白了……

這個時代,對待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政策,同樣也不同。

隻不過,倒過來了。

政策更加優待漢族,而對待少數民族就有些苛厲了,當然還沒有像元朝那般的將人分為四等,不過該壓榨的還是要壓榨,而這些被壓榨的人中也是有待遇不同的,例如像冼夫人所管轄的那些區域,朝廷就很是友善,待遇大抵和中原差不多,但是像西江陳氏這些不怎麼服氣的,那就相當的苛厲。

這就像是對待東西突厥一般,雖然同是突厥一族,但是做的事不同,收到的待遇自然也不同。

說到底這種苛政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你對我嚴厲,我就不學好,你對我越嚴厲,我越不學好這種有些逆反期的存在。

桂州李氏,就是這麼一個存在。

他們每年都要交納比嶺南馮氏多三成的賦稅,可是即便如此,一旦兩個部落產生了什麼衝突,朝廷幫的還是馮氏,一旦兩個部落裏發生了什麼災害,即便他們李氏都快要絕種了,朝廷先救濟的依舊是受損並不嚴重的馮氏。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很自然的,李氏心裏不平衡了,憑什麼啊,論賦稅,我們繳納的比馮氏多,論辦事,每次我們也都是兢兢業業的去辦好,憑什麼待遇相差這麼大啊!每次起衝突無論誰對誰錯,幫的都是馮氏,憑什麼呐!

這就是最初的導火索,因為待遇不同所埋下的一顆隱患種子。

就在五六月的時候,這臨近的兩家又起衝突了,起因非常簡單,也就是因為一個女人,一個漂亮的女人,被兩個男人看中了,一個是桂州李氏部落裏一個大頭領的兒子,而另一個這是嶺南馮氏部落裏一個小頭領的兒子,於是三人之間發生了各種纏綿叵測擠壓狗血四濺的故事,這就不提了,反正之後的結果就是,兩家因為這個女人吵起來了,原本其實也就是為了一個女人,但後來吵著吵著就上升到了麵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