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原創作品中戰爭曆史水平的討論》主要發言人:rookies、weid、tomshi、凝風、耗兒淺談國內原創奇幻小說中戰爭的描寫問題--------------------------rookies於2001-1-2916:52:59發表在:龍的天空——原創評論版以下說法僅為一家之言,如有疏漏偏頗之處歡迎共討。由於自己也想進行這方麵的創作,這段時間將不少國內原創奇幻小說找了來看。發現許多劍與魔法的世界中,關於戰爭的描寫讓在下這個曆史迷和蹩腳的戰史愛好者有許多覺得不對勁的地方。雖然劍與魔法世界的戰爭有著自己的特點,作者們在自己的創作中也努力地表現出屬於自己的描述戰爭的特點,但是在下還是覺得不合理之處甚多。當然指出這一點並不敢抹煞和非議各位作者的創作努力,隻是希望通過我的拋磚引玉讓有誌於創作的同好和正在進行創作的朋友注意到這方麵存在的一些問題。不合理之一:畢其功於一役。有的作者喜歡用戰爭來推動情節甚至作為小說的開端。往往是一場大戰,主角所在的國家或者一方失敗以後,一蹶不振、內亂四起,主角們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踏上艱苦奮鬥的曆程。而在曆史上,國家一戰而亡的情況除非是國土狹小,根本沒有了回旋餘地,要麼就是原來已經到了崩潰邊緣,這一場戰爭隻不過一個導火索讓各種矛盾總爆發,並且以敵人極端強大為前提,否則一仗亡國很少出現。但是好多小說中對於決定一個國家是否會因一場敗仗而滅亡的幾個重要因素沒有給以有力的論述和令人信服的描述。也就是說,故事中的戰爭所處的環境是模糊不清的,並不是一場讓人感覺真真實實存在的戰爭。不合理之二:戰爭過程和環境的模糊性,這其實是上一段的最後一句話的放大以及詳細討論。國內大多數奇幻小說的戰爭好像進入了一種模式:魔法師拿來當大炮使,一開戰先用他們來乒乒乓乓一頓轟;如果有設計了飛行類兵種就當作飛機;最後就是騎兵對衝對砍,然後一方(基本上是主角所在的國家和勢力)輸得唏哩嘩啦,兵敗如山倒。在這裏想問閱讀了這篇東西的人,假如你是一個對戰爭曆史感興趣的人,你小時候看戰史書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在下的話,翻開一本描寫戰爭的書,首先就看一場戰役、戰鬥死了多少人,要是少就覺得沒勁,看的時候也就不怎麼專心。現在長大了呢,在我看來,如果說一個軍事家,一個將領指揮一場戰爭最渴望的結果隻有一個——勝利的話,那麼作為後世看著他們的指揮藝術品的我們,最需要看需要學的東西不是他們的結果,而是他們為了實現達成結果的條件所進行的運籌安排過程。說了這麼多,再回過頭來看一下許多奇幻小說中的戰爭,就會發現相對於正規的戰史和戰例,戰爭的過程實在是太模糊不清了。在許多奇幻小說中,在怎樣的環境地形政治背景下進行的戰爭,天時地利人和的爭取,兵力的運動,戰略製高點的奪取,後勤供給的保障,兵員素質和訓練水平的表現,將領指揮藝術的體現,自身優勢的發揮和敵人優勢的抑製,甚至各種巧合性因素等等……我所能想到的決定戰爭成敗的條件有好多都沒有提及,即使有,也語焉不詳。這樣即便是作者的文筆再有魄力,把一個血腥屠場、修羅地獄描寫得多麼恐怖,讀者對於這場戰爭還是毫無印象。戰爭的描寫就成為一個雞肋了。至於一些萬夫莫敵的“千人力武神”之類的東東在小說中出現,也是感覺缺乏合理性和真實性。雖然寫的小說本身就是幻想,但是所塑造的人物最好能讓讀者感覺確確實實存在。當然以上說的這些可能是苛求了,因為現在大多數的作者都不是戰史研究家和軍事專家,能夠勇敢地向很難描繪的戰爭核戰爭場麵進行挑戰就是難能可貴。我在這裏說這些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輪到我自己寫起來搞不好別人會原話把現在說的送還給我。可是仍然希望各位作者以及將來的作者,既然選擇了麵對這個挑戰,就要努力戰勝它。能夠把奇幻小說中的戰爭寫得更像戰爭,讓人印象更深刻一些,讓戰爭真正融入自己的小說,而不是成為仿佛可有可無的東西。龍的天空原創社區http://www.dragonsky.net/sqlforum※簽※名※檔※在你的心中,我一定與那個妖怪一起跳著舞,雷之舞……一點想法--------------------------dhew於2001-1-2921:13:54發表在:龍的天空——原創評論版記得以前也發過類似的牢騷啊。現在國內很多奇幻小說開篇就是戰爭,我個人認為受了銀英的負麵影響。(連筆者也不例外。)當然這和長久以來國內可資借鑒的奇幻小說就一本銀英,一本亞爾斯蘭戰記,一本羅得島戰記有關。直到龍槍出來,才突然發現,奇幻,還有其他的寫法。說回戰爭描寫,個人覺得很多作者在處理戰爭場麵時,有一個目的不清的問題,到底是要通過戰爭來描寫什麼?要完整的描寫一場戰爭的方方麵麵,不可能,也不必要。所以在選擇的時候,就必須有一個根本的出發點,從這一點出發,而舍棄其他。一般來說,戰爭描寫的目的在於推進大環境及突出主角。而作者們似乎忽略了這個根本目的而過於戰爭本身,舍本逐末。再回到對於戰爭過程的編排上,看到部分作者單純的以描寫奇兵突起為樂。覺得很不以為然。在歐洲中世紀戰爭中起決定性意義的不是奇兵。而是訓練,裝備,士氣,地形。看看戰史,這三者的重要意義常常使戰爭結果變得令人難以置信。古代斯巴達人何以能以數百人據守溫泉關,抗擊十萬波斯軍隊。就是一例。當然在這裏並不是忽視奇兵的作用。在雙方的力量對比相近的情況下。這是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但是,有一個傾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凡是作品開頭描寫的——重兵遠征,有完全的勝利把握的隊伍統統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被幹掉。幾乎都成為一種模式。作者們為了出人意料而精心構思的奇峰變了做俗套。吃力不討好。嗯,如果有時間的話,倒是可以把一些資料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另外一己之見,請大家批評。龍的天空原創社區http://www.dragonsky.net/sqlforum※簽※名※檔※修改中。謝絕轉載。說的有道理,但是...--------------------------rly於2001-1-305:47:09發表在:龍的天空——原創評論版說的有道理.但是這和作者的表現主體有關.如果作者隻是借用戰爭環境表現個人,而不是戰爭本身,那麼全麵描寫戰爭必然造成主線遊離.枝節橫生.對於戰爭本身,魔法戰爭本身就很少人寫.也實在缺乏借鑒.多數作者是借用現代戰爭的手法來寫,至於地形,補給之類.就算田中大師也沒有寫的很細,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這方麵的內容不是故事的主題,描寫太細的話會讓人覺得和主體關係不大而看的發悶.原創作品中的戰爭、曆史水平的提高之路--------------------------weid於2001-2-78:56:52發表在:龍的天空——原創評論版原創作品中的戰爭、曆史水平的提高之路一般的奇幻類作品,戰爭隻是一個背景,並不一定是主人公演出劇目的舞台。除了和創作興趣的因素,戰爭場麵的恢宏壯闊、難以把握也是很關鍵的一點。本著“亂世出英豪”的觀點,大多數英雄人物都是出身於動蕩的時空,或成為戰爭中的領袖,或成為亂世中的傳奇。然而大多數作品隻是並不完美的“英雄史詩”,同眾多原創者心目中的老師——田中芳樹的作品比起來,社會的曆史、政治、經濟、人文因素單薄得可憐。即使是已經很有水準的《神魔記事》,在這方麵依然不能令人滿意。首先要明確的是,作者要寫的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時代,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深度。說的大一些,讀者能否通過主人公的人生看到更多的社會/人生百態,是作品能否在百年後流傳的重要因素。比如《紅樓夢》,即是很多人隻是單純把它看作是一個愛情小說,但不能否認其中所蘊含的沉甸甸的現實意味。我想決定這些‘背後的東西’的厚度的,主要是作者本人的相關積累。2個月前,關於《銀河新世紀》和《大宇宙戰爭年代誌》的比較,在原創評論中甚是熱鬧。其中關於作品的社會、曆史、政治背景的描寫,包括mayasoo兄也認為《大宇宙》要相對更豐富一些,這同LQY兄曆史專科的經曆想必有很大關係的。曆史知識是一個範圍概念,本身需要的是常識的積累,另外擁有在需要相關知識時知道去哪裏搜集資料的能力就可以了。但曆史觀的確立卻是很多作者的弱項。如果把與作品有關的曆史知識看成是一個廣度的概念,曆史觀可以看作是深度的概念,它體現在作品中表現著作者對於曆史、社會的思考和理解。作者可以製造出一個虛幻的時空,但在這個時空中的一切無不折射著現實社會的影子,隻有對現實的曆史理解的越深刻,架空的曆史才能展現的更好。從這個意義上講,隻有能寫出《奔流》的田中才是能寫出《銀英傳》的田中。作者們在這方麵的努力應當首先在深入的思考中鍛煉自己。曆史是有其規律的,而通過繁雜的時空事件表象把握住其中蘊含的曆史規律,才是優秀的作者應當努力具備的素質。所以,在有限的素材積累過程中,比‘看’更重要的是‘想’。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選取自Unknow《幻魔戰記》中的背景設定國名:諾亞雷特地理位置:諾亞大陸東麵及東北麵,相鄰的國家由北至南依序為那魯雷克、北希爾瓦多、南希爾瓦多、威魯中立自治區最後為百神同盟。政治體係:民選總統製,七年為一輪,雖然沒有實權,卻是一個十分賺錢的職位,所以仍然是有許多人趨之若鶩。兵力:十二萬人軍團明細:一、騎兵二個軍團二、弓箭部隊一個軍團三、步兵四個軍團四、槍兵二個軍團五、禁衛隊二個軍團六、海軍一個軍團特產:木材及玉石這樣的設定可以說是非常普通也非常普遍,其中的錯誤也是很有代表性的。這個軍隊的設定如果不能說是錯誤的,至少也是不完全的。因為在冷兵器時代,軍團是絕對不會按照持有的武器來區分的。我們都知道,不同的兵種之間是有相互的克製關係的,而在戰場的一個時空局部集中使用相同屬性的部隊比分散投入能夠獲得更大的效果,我想Unknow在設定騎兵、弓箭兵、槍兵的時候也是這麼考慮的。但是設定為軍團是嚴重的錯誤,軍團是軍隊管製上的團體概念,一般都是常態下的頂級編製,在這個級別上,除了騎兵、步兵、海軍這些因為交通工具導致機動力和作戰區域存在很大差異的兵種外,將弓箭手和槍兵從步兵中獨立出來是不可能的。比如麵對敵國一個混成軍團的進攻,這種軍團下作者準備派哪一個軍團迎戰呢?而且這樣的編製也必然導致協同作戰的能力不足導致戰鬥力下降。所以一個可獨立作戰的單位大多是混成的,而大規模單獨編製的兵種一定是高機動性和強針對性的。所以,在這個設定中,作者最少漏過了常規部隊的編製。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認為隻要背景設定中擁有足夠真實、準確的相關細節設定就OK了的觀點是錯誤的。有些作者要寫的時空背景參考的是西方的中世紀,就搜集一堆關於十字軍、教會的資料;參考的是封建時代的日本就搜集一堆有關武士、城主、陣法甚至是戰刀的資料。但我認為僅有這些細節,隻能讓虛幻出來的作品有某種程度的形似,在本質上並不足以支撐一個真正的時空,因為簡單的資料堆砌並不是曆史,而在一個缺乏合理性或合理的邏輯相關性的時空下進行表演的人物,也難免會出現蒼白甚至荒謬的行為。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相關性和因果關係正是聯係紛紜的曆史資料的紐帶,以它為武器就可以去探索、解釋未知的事情,去舉一反三構築相對完善的世界。思考、理解而不僅僅是了解曆史資料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對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上麵的例子隻是一個簡單的關聯分析,實際上曆史事件的背後有異常複雜的製約。比如軍隊和戰爭的先決條件就是經濟、人口的實力,地理、政治的環境。在有些作品中,為追求效果,作者喜歡使用百萬級別的軍隊進行對決,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到過在這樣龐大的數量級的背後,需要多少國民和金錢、糧草進行支撐?戰場應當是在什麼地形上?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設定和情節陳述之中,不過這次我們不必尋找原創作品中的例子,因為作者大多沒有單獨詳細列示出來,不妨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在幾個經常涉及的問題的分析上。還是用兵種舉例,實在是因為戰爭場麵是我們原創作品中涉及的最多的‘曆史’情節了。冷兵器時代,步兵、騎兵是基本的兵種,步兵又可以按照攻擊距離分為投石車、弓兵、槍兵、短兵等,騎兵可以按照裝備分為戰車、重騎兵、輕騎兵。每一個具體的子兵種在曆史上都會有一個相克製的兵種存在,而帶來戰術上的矛盾平衡。而兵種的演進和正確運用實際上對於戰爭的影響是巨大的。冷兵器時代的歐洲,曾經出現過兩個導致了王國興衰的兵種,希臘的長槍兵、匈奴和蒙古的輕騎兵,正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這些兵種對於敵人主要戰力的先天戰術優勢,才導致了戰爭的一麵倒的結局。如果印象不夠深刻的話,大家可以想想歐洲人是如何依仗火器用千餘人橫掃整個美洲的曆史。在原創作品中能夠有意識的運用這種知識的並不多見,就整體性而言,《朝陽與夜歌》是我所看到過的最有前途的戰爭類原創小說。在《朝》中作者通過輕騎兵的正確運用,克製住對方在重裝騎兵上的優勢,從而使得原本處於劣勢的一方擁有了戰略上的優勢,很好的參考了中世紀歐洲的曆史。《朝陽》中另外一個細節也能看出作者的思考,就是在寫到農民起義的時候,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讓這些起義軍成為主人公麾下的軍隊。而是描寫了那些起義軍的首領如何在短暫的勝利麵前被自身擊敗,也描寫了缺乏正規訓練的農民軍戰力的不足。正是這些地方,表現出了《朝陽》的作者碧綠海駕馭作品中的曆史演進的能力。當然,僅僅給主人公搭築出一個好的‘舞台’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在主人公在這個‘舞台’上表演出激動人心或者感人至深的劇目,才是‘導演’最重要的工作。從這個意義上看,《朝陽與夜歌》隻能算是最有潛力的作品,因為作者在麵對他構築的龐大的曆史舞台的時候,幾乎是慌亂地進行著他的作品。我一直認為,哪怕沒有更多的提高,碧綠海隻是將一定時間內的篇幅單純地增加一倍用於豐富人物,《朝陽》一定能獲得大得多的成功。我所看過的比較多的涉及曆史社會背景的原創小說包括:rly的神魔記事、羅森的風姿物語、天狗月炎的精炎戰記、碧綠海的朝陽與夜歌、天照幸運的聖魔帝、今何在的帝國時代、驚寂的殉天傳……mayasoo的銀河新世紀、LQY的大宇宙戰爭年代誌、aflyingfly的轉世傳說、文衍的銀河暢想曲、阿飛的三國遊俠傳……甚至象新唐的光輝歲月、刀魂也應當在這個範疇內,碧血汗青的三國更是直接改寫三國演義。應該說這類作品雖然各異,時空背景也相去甚遠,但它們都標誌著原創小說正在步向更廣闊的空間、更深邃的曆史。請各位作者大大努力加油!weid2001/2/6於龍的天空龍的天空原創社區http://www.dragonsky.net/sqlforum※簽※名※檔※天空一散人weid兄寫的東西專撓我癢癢啊--------------------------凝風於2001-2-715:40:30發表在:龍的天空——原創評論版或許可以是三個問題:曆史、政治、軍事第一個是曆史觀的問題。有些作者給我的感覺是沒底的。唯物史觀也好、陰謀史觀也好、黃先生的大曆史觀也好,或多或少,至少也應該有點自己的思量才是;否則就幹脆不要試圖去構建一種史詩般的空想世界。第二個是政治上的問題。不妨以“三民”為例。如果說民主的問題在空想世界裏無需考慮(真的無需嗎?),難道民生的問題也無須?另一方麵,以我的偏見,真正的天才軍師,是擅長用政治(另一種政治的概念)取得勝利的人第三個是軍事,這個我一點不懂,勉強拉扯幾句:譬如魔法與劍,譬如個人與群體,譬如weid兄提到的軍種,譬如後勤的作用……亂說的眼不高手低者如是說。龍的天空原創社區http://www.dragonsky.net/sqlforum平衡與破壞的蹺蹺板——對weid《原創作品中的戰爭、曆史水平的提高之路》的一些不同看法與補充--------------------------tomshi於2001-2-910:54:46發表在:龍的天空——原創評論版平衡與破壞的蹺蹺板——對weid《原創作品中的戰爭、曆史水平的提高之路》的一些不同看法與補充weid在他的《原創作品中的戰爭、曆史水平的提高之路》中,的確指出了現在很多原創作品裏,在戰爭乃至社會政治體係構造上的不完善之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卻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希望說出來供大家作一個參考。首先,我十分讚同weid的觀點,那就是作品中的質量體現,更多的在於作者如何通過主人公的經曆和思維,展現更多的人生百態與社會群像。但是,要真正在這個方麵達到一個水平,恐怕是任誰也沒有辦法找到速成的捷徑的。除了作者個人進行苦心孤意的鑽研外,大概就隻有假以時日一條路了。可是,這並不是說在沒有準備好以前,作者們就沒有辦法寫出好的故事。至少,我個人的感覺是,真正好的作品應該是寫出來後才知道的,而那些設計出來的故事,雖然在結構和曆史感上比較豐滿,但卻很難有創作上的靈氣與感動。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靈感吧。那麼,對於所有那些既想盡快寫出好作品,又不想在曆史和社會背景上由於個人經曆的不足造成作品中出現太大紕漏的作者們來說,更具有建設性的恐怕不是告訴他們去認真研讀《曾國藩》或是等待五月兄那功德無量的曆史資料信息庫,而是提供一種可能,可以讓作者們在目前自己的寫作水平的基礎上,通過一些方法,來豐富、補救自己的弱項,並在這種一邊創作一邊補救甚至回避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積澱自己的曆史和社會常識、最終形成自己的曆史觀和社會發展與價值觀。因此,基於這樣一種考慮,我的看法是:建議作者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多看一些曆史和哲學、宗教方麵專著,以此作為對文字創作的長線投資。實際上,如果不是特別鑽死牛角尖的話,這種長線投資在個人生涯中的回報,恐怕遠大於在文字創作中的獲益。同時,有意識地去閱讀一些通俗類的曆史和社會發展史類的科普讀物,以此作為迅速豐富自己曆史和社會發展階段常識的中期投資;讀這些書最大的好處是不那麼吃力,而壞處則是容易蘿卜快了不洗泥,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甚至荒謬的曆史和社會價值觀。這是因為這些類的圖書中充斥著相當數量的粗製濫造和錯誤觀點,尤其是那些最近翻譯出版的,以西方價值觀為出發點的曆史通俗讀物,其中對東方價值觀的扭曲和對西方曆史發展中的粉飾,幾乎達到了一個荒唐的高度。所以,在看這類書的時候,我個人的建議是:保持平和心態,僅僅作為資料積累,不當真,秉承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原則,不下結論,隻是做到下次寫作品的時候,知道到哪裏可以找到什麼樣的細節描述素材,就可以了。最後,是我給大家的一項短期投資建議,那就是適當地去收集一些工具書,比如比較完整豐富詳細的編年史、曆史性的綜合論文集、考古發現的論文集等等,在這裏過去微軟出的每年一片光盤的“因卡塔”百科全書,對於看英文不成問題的作者應該是一個好的選擇;而對於看不了英文的人,國產的大百科全書光盤版,從資料性的角度看,也不失為一個可以接受的東西。而諸如羅馬史、歐洲文明史以及中國的二十四史,則不妨根據自己的興趣,適當地收集起來,不是為了研究,甚至不是去通讀,而是在構思故事的時候,有意識地從這些曆史書中,提取一些情節和曆史發展的過程片段,借助現實中的某一個曆史片段,將其放到新的時空環境下,按自己的思路去構思新的人物命運和王朝變化。這樣,即便在細節的描寫上或依然會有所不及,但至少在曆史的邏輯必然性上,就不大會犯一些低級錯誤。當然,所有這些投資,都不應該是急功近利和分割孤立起來的。因為這個宇宙間的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錯綜複雜的關係。因果律與或然律的存在同樣都是很普遍和很強勢的。所以,對於如weid所說“曆史是有其規律的,而通過繁雜的時空事件表象把握住其中蘊含的曆史規律,才是優秀的作者應當努力具備的素質。所以,在有限的素材積累過程中,比‘看’更重要的是‘想’。”我有讚同,也有異議。那就是因為沒有人可以真的構思設計一個“真正”完整的世界,不管這種設計是純文字的或是純虛擬的。宇宙本身具有的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完備性和唯一性,也就是說,能完全說明這個社會和宇宙的,在這個社會和宇宙中隻存在一個,那就是其本身。而除此以外,所有的東西都不過是現實或是虛擬世界的一個側麵或一個現象。雖然從本質上,所有這些側麵和表象都是宇宙本身,但他們又都不是宇宙本身。這種似乎文字遊戲的說法,實際來源於一種對宇宙和人自身本源的一種認知。在各種典型的比喻中,印度神話傳說裏的說法,相對來說比較直觀:在宇宙之神因陀羅居住的神殿裏,有一麵鏡子。這麵鏡子由無數麵小鏡子組成,每一麵小鏡子裏,都可以看到所有其它的小鏡子和那些小鏡子裏的一切,但每一麵小鏡子又都不是那麵真正的鏡子。說這個題外話的意思,就說要說明,每一部作品都不可能麵麵俱到地體現虛擬或現實世界的每一個側麵,而隻是通過一些原則性的邏輯,來體現這個世界的本質。在這裏,也來借用Unknow的《幻魔戰記》來說事。的確,在其背景設定中存在著明顯的錯誤。但是實際上,幻魔寫到30章了,但真正用到設定中軍團參數的場景幾乎沒有,而且從以後的故事發展來看,也不大可能很快出現。因此,這個背景設定上的紕漏也就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是,在另一方麵,幻魔一直以來著墨大量地描寫主人公的武功和其他人物的魔法,並采用了獨特的“精靈zhan有”方式,雖然在設定中沒有任何描述,但實際已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背景設定。而根據最近30章的相關描寫,我個人感覺Unknow快控製不住了!為什麼呢?魔幻作品發展到今天,一直無法解決的就是魔法的平衡性問題。事實上,很多作者都麵臨作品中魔法設定和描寫實在太強,強到故事都沒辦法繼續下去的地步。在我看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在於作者沒有在作品寫作之初,給自己明確幾個必要的設定原則。所謂原則,實際是我想在這篇文章裏著重強調的。因為在我看來,前麵的長中短三種投資建議,僅僅是給作者提供一個積累素材和思維準備的可能,但材料堆積再多,也並不能必然地造就好故事。在細節和表現內涵的素材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一些寫作原則,是必須明確並始終遵守的。否則,積累再多的素材,寫出來的恐怕也隻能是維生素藥片,而不會是美味的大餐。同時,這也是為什麼曆史學和社會學專家寫出的文章,遠沒有小說家的文字好看的道理。那麼,究竟是怎樣一些原則呢?我是工科出身,因此也借用一些經典物理學的原則來做類比。第一個,當然就是能量守衡定律——也就是說,在作品中不應該沒有原因的愛和恨、沒有沒有來源的力量、魔法和軍隊、任何魔法武功都應該有發源有去處,這裏的來源和去處是指魔法武功的力量和破壞——要形成一個足以摧毀城市的魔法,就必須讓使法者自身或驅使物先積累至少等同的能源力量,因此,這樣一種巨大能量的載體,至少就不應該是一個十分安全,可以隨便摔打的人或物體;第二個,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不需要付出代價就可以得到好處的。所以,當一個魔法師擁有足以移山添海的能力時,一旦施法時受到幹擾,至少應該受到法術的反作用,而遇到比他更強的魔法師的抵禦時,則更應該至少受到雙倍的傷害。這一點我想在黃易的作品中已經有很多類似描述了,而在還珠樓主的作品中,則更把這個觀點推廣到類似的召喚、禁咒等法術中。因此,當Unknow將精靈這樣一個智慧生物定義為人類必須取代其意識才可以役使時,就應該考慮到有可能造成精靈反嗜的可能。這種可能不僅應該存在於融合的時候,更應該存在於融合後的役使過程中,否則就會出現現在30章裏出現象“瑪哥利特小姐”這樣,實際已經開始暴走的角色。這對於一個發展到今天,一直很均衡的故事來說,的確不是一個好事。因為首先這位小姐對主人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