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傳甲在屋內讀那段文字時,其間,楊有才說想叫弟弟休息一下,扶著他出去了;多福不知為何突然無精打采的,也說出去遛遛。房子裏隻剩下了毛驢子。
羽傳甲也未多加計較,繼續往下看。
文中繼續寫道:我們的師傅投佛不成,卻迷失了修持的法門,終於迸了心脈死去了!
他臨死之前,留給我們一本道法心要,並鄭重的告訴我們,這是他此生未能參透的最大遺憾。他說他相信這部書就是解決道家修持問題的鑰匙,隻是,他沒有能力解開其中的迷。
他又歎了一口,哀傷的道,如若我們實在感覺不能修持,必須果斷的放棄,以免和他一樣入了魔。
我們含淚葬了師父,毅然選擇了走和他同樣的修持之路。
外麵的世界不屬於我們,我們心甘情願留在這裏,倒不是我們對道家有多麼的虔誠,我們隻是把修持當成了一件唯一可做的事。
師傅留下的經卷名叫邪羽乘風術,隻是個草本,也不知是他從何處得來的。我們參照師傅他老人家留下的方法,又自悟自學,竟沒用多長時間就參悟了其中的許多法門。
羽傳甲看至此處,激動得心潮澎湃不能自已。這正是羽傳甲最希望看到的。看來,那雙頭人的師傅應該就是羽門弟子,大和尚所言半點不假。
文中繼續寫道:雖然,他並沒有成功。但是,我們覺得如果把這條路走通了,就會為眾生打開一扇便捷的通天之徑,它的意義是無比巨大的。說實話,我們並沒有如此好心,一心隻想著個人的修持。
我們的修行之路也沒有師傅他老人家那般艱辛,而且正相反,我們沒用多久就參透了其中大部分法門。我們的法力與日俱增,不久就到了化已之境!
羽傳甲看至此處,都有幾分傻了,文中所提的化已之境豈是一般人可想之事?化已是修煉的一種特殊境界,它的意思是念之所動,力之所達,無障無礙,渾若無我。
到了這種境界,完全就是隨心所欲、無所不能了……
羽傳甲心裏“呯呯——”的跳下不停,默默的祈禱著,希望書中會對如何達到此境作個明確的說明。
這時候,羽傳甲忽然聽到屋外傳來了一陣瑣碎的聲音,那動靜好像是楊氏兄弟發出的,也不知二人在做些什麼。
“聽什麼聽,快點讀啊!”
羽傳甲一會讀一段一會又自己看了,魏憲武本來就很不滿了。
羽傳甲笑了笑,接著讀了下去。
書中繼續道:我們兄弟二人通力協作,以通曉這眾多的法門。可後來,我們發現它上麵所記載的法門實在是太多了,過於龐雜。而且,其中又好像缺了一條主線,要全部通曉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在慨歎之餘終於不想繼續下去了,我們想,就憑我們現在的本事足可以大有一番作為,又何需再如此艱辛的修煉呢?
後來,我們把這部書藏於此處一個山洞中了,並用法力固封了起來,以免輕易就被別人得去。
在後來的日子裏,我和兄弟又多次來此查看那個藏經之洞,又用法力固封了多次。我們自信,就是來了大羅金仙,想開那封印也絕不會那麼簡單!恐是不費個十年八載的也是枉然……
看到此處,羽傳甲心下一驚!如果此文不假,藏經洞應該就在此地的某個地方,而這裏古已有之的洞府除了達摩洞再無其它。我羽門之法為何會藏於佛家之洞?二祖慧可又與我羽門是何關係?羽傳甲越看心裏越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