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夫人的進攻性格是天生的(1 / 2)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宋藹齡進攻性的性格是天生的。在挫敗了杜魯門的財產調查計劃後,她說服孔祥熙,利用孔家的財力和有限的影響力,又打響了一場保衛自己在美利益的戰鬥。他們聯合院外援華集團,暗中支持尼克鬆並給他提供活動經費,終於搞垮了杜魯門。在1952年美國總統大選中,艾森豪威爾當選為總統,尼克鬆則被提名為副總統。

尼克鬆當上了副總統後,孔祥熙夫婦原本打算請尼克鬆吃一頓飯祝賀祝賀。不料卻被尼克鬆拒絕了。後來他們才知道,在美國政府官員一般都不接受吃請和禮品。因為那樣就有受賄的嫌疑,會被認為失去了公正。這不免令孔祥熙、宋藹齡有點失望。他們到美國後精心培養數年的關係,就是為了將來需要時能走走後門。

這時,台灣又傳來要召開第二次國民大會和要重新選舉總統、副總統的消息。

1952年朝鮮半島停戰,美蘇仍處於對峙狀態。蔣介石在坐穩了國民黨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後,這時便異想天開地又開了一次“國民大會”,走走形式,以便給人以為,他這個“總統”是民選的。

蔣介石這麼一搞,在美國的孔祥熙心裏就癢癢了。國民黨的元老們現在有點“朝氣”的恐怕就剩下孔祥熙了,加上尼克鬆當選副總統的刺激,使他覺得還可以再拚搏一次。幾年前蔣介石被李宗仁和杜魯門“威脅”時,宋美齡跑到美國求援,當時孔祥熙、宋藹齡不是傾囊相助嗎?!

但宋藹齡對這個想法沒多大的興趣。

“別天真啦!”她對孔祥熙說:“你在美國,蔣介石會說幾句好話。你要回去和他共事,他就把你當成敵人。”“不可能吧?”

“他現在要實行新政,要起用新人。你看看,現在台灣政府裏哪有一個像你這樣的元老。”

“我去當副總統,協助嘛。”

宋藹齡明白孔祥熙,70多歲了,還能真的在乎那個副總統的位子嗎?他想要個名聲,要個“公正”的評價,要在臨終前有個說法。自從跟了蔣介石,不能說忠心耿耿,也是一心一意。從1928年當工商部長起,整整16年,他為蔣介石鞍前馬後玩命似的幹。特別是抗戰8年,那麼困難,對蔣介石也沒起過二心。雖說後來貪了點,但誰不貪?你蔣介石不貪,宋美齡不貪?總不至於因此就一棍子打死呀。把個孔祥熙趕跑了怎麼樣,不出4年,就被共產黨打到了台灣。說孔祥熙不行,換上一個還不如孔祥熙呢。這一點蔣介石心裏明鏡似的。但他就是不認錯。他不能認錯,有了錯都是別人的,他不能有錯,他永遠是正確的。這就是蔣介石!孔祥熙是想在有生之年,為自己終身奮鬥的事業劃上一個句號。他要在台灣劃上這個句號,而不是在美國。

宋藹齡把孔祥熙的這個想法和孔令侃說了。來了美國後,宋藹齡倒是有什麼都和孔令侃商量。

“真是!”孔令侃毫不猶豫地回答:“蔣介石怎麼可能起用他呢,掛個名都不可能。老蔣在台灣正推行新政,他把在大陸失敗的原因都推到像爸爸這樣的老臣身上。你讓爸爸去競選副總統,不等於揭老蔣身上的傷疤嗎?”

宋藹齡覺得孔令侃說得有道理。但孔祥熙聽不進,非要試試。宋藹齡也就不好再堅持。她怕和孔祥熙僵持起來,把老頭子氣出毛病不好收拾。

宋藹齡找到一個叫魏道明的心腹,叫他先去台灣摸一摸情況,然後再做決定。魏道明原來擔任過台灣省主席,在台灣有一定的人緣。所以到台灣之後,很快弄清了陳誠是副總統的主要候選人。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就派陳誠到台灣,把台灣牢牢地控製在自己手裏。以至後來,國民黨兵敗大陸,才有了一個落腳之地。所以蔣介石為了“論功行賞”,便讓陳誠當副總統,根本沒有起用孔祥熙的意思。到台灣之後,蔣介石雖然說過幾句孔祥熙的好話,隻不過是想利用一下他們在美國的關係,打擊李宗仁和杜魯門,純粹是權宜之計。雖然是這樣,魏道明還是去找宋美齡,把孔祥熙的意圖透露了出去。宋美齡嘴上說幫忙,心裏卻很難。蔣介石知道了魏道明來台灣的真實意圖後,為了給宋美齡和宋藹齡留個麵子,對孔祥熙的問題就一直不表態。但沒過幾天,台灣的《中央日報》就出現了批判豪門的文章。說什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國民黨所以在大陸失敗,是因為有一個淩駕於黨紀國法之上的豪門貴族集團。如今,這個集團的殘渣餘孽還妄圖死灰複燃,要提高警惕雲雲。文章矛頭所指,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