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宇宙飛船的對接美、前蘇首次太空握手站(1 / 2)

航天活動中有許多重大成就,兩艘異國的飛船在太空對接就是重大成就之一。

在太空航行中,如果一艘宇宙飛船突然發生故障,另一艘宇宙飛船如何去營救呢?為此,人們設想首先是接近,然後是對接。於是,美與前蘇雙方商定設計共同的對接係統,作為航天營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1970年10月兩國成立了聯合工作組,負責製定計劃,研製新的對接技術和設備。1972年5月,兩國正式簽訂了前蘇聯“聯盟”號和美國“阿波羅”號宇宙飛船於1975年對接並聯合飛行,雙方宇航員到對方宇宙飛船互訪的協議。

之前,兩國各自實施了本國飛船間的對接,如1965年12月15日,美國飛船“雙子星座7”號和“雙子星座6”號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交會對接;1968年10月26日,前蘇聯飛船“聯盟”2號和“聯盟”3號成功地在太空自動交會雌。

“聯盟“號飛船重量約68噸,最大長度75米,最大直徑272米,宇航員座艙直徑為22米,宇航員座艙的總體積10立方米。

“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由軌道艙和登月艙組成,飛船呈圓形,長約18米,包括推進劑在內的總重量約44噸。

1975年7月15日格林威洽時間12時20分,“聯盟”號飛船點火升空,8分50秒後順利進入188~223千米、傾角51,8空度的預定軌道,然後作機動飛行,將軌道調整到225千米的圓軌道。當日19時50分,美國的“阿波羅”號飛船從肯尼坫迪宇宙中心用“土星”1B號火箭發射,也進人150~167千米、傾角51.8度的軌道,然後機動飛行,進人“聯盟”號飛行的軌道。

兩艘飛船在姑飛行近2天後,即7月17日16時9分9秒在太空首次㈱成功,並開始了聯合飛行,然後兩艘飛船分離。分離後10小時,又進行了第二次對接,並開始了對接飛行,“―”號飛船的宇航員、指令長列昂諸夫,隨機工程師庫伊索夫與“阿波羅”號飛船宇航員、指令長斯塔福德,對接艙駕駛員斯來頓,指令艙駕駛員布蘭德相互握手,並實現了互訪,實現了異國飛船的宇航員首次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宿願。這兩艘飛船對接飛行了兩天。

兩艘飛船在完成預定的試驗任務後,各自順利地返回了地麵。“1131”號宇宙飛船7月21日安全降落在前蘇聯哈薩克塊內,飛行總時間為142小時30分。“阿波羅”號宇宙飛船7為24日落在太平洋上,飛行總時間為217小時28分。

在這次聯合飛行中,除宇航員互訪外,雙方還共同完成了35項科學實驗,其中聯合實驗5項。這5個科學實驗項目是:人造月蝕;多用途熔爐;紫外線輻射吸收;輻射與失重對真菌的培養和影響;宇航員對觸物的免疫力。

兩艘從不同地區發射的飛船,在太空對接成功,是航天史上的奇跡之一,它為營救發生意外事故的宇航員帶來福音。

新型空間運輸係統航天飛機

空間站的問世,大大延長了宇航員停留在宇宙太空的寶貴時間。空間站作為各種實驗的基地,無疑將為人類開發宇宙積累極為珍貴的經驗和資料,同時空間站又為更多的人到宇宙中去旅行,打開了方便之門。用造價昂貴的火箭和飛船作為空間站和地麵之間的運輸工具,有其致命的弱點,即它隻能使用一次,就是說每去一次空間站,都必須重新製造運載工具,這當然是極為不利的,可見研製能在空間站和地麵之間反複飛行的新型運輸工具,就成了當務之急。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研製航天飛機的計劃,並且於1972年1月得到了當總統尼寬鬆的正式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