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上旬的一個早上,微風吹過,樹木花草的枝葉隨風擺動,發出陣陣輕響。細細一聞,風中隱隱帶著些海潮的氣味,伴隨著一股清涼吸入鼻中,讓人瞬間精神一震。
現在剛早上五點鍾,東方的天際已然發亮。秦市燕大的操場上,獨自一人的蘇明渾身放鬆,站成了兩儀樁的架子,迎著日出的方向。一呼一吸,悠長綿細,伴隨著漸漸升起的太陽,有一種獨特的生機湧動的感覺。
蘇明所練,乃是國術之中的八極拳。此刻的站樁,正是八極拳最基礎的樁功兩儀樁。
八極拳始創於清朝雍正年間的大宗師吳鍾,是國術中的極富盛名的拳法之一。稱“八極”者,係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的說法,寓“八方極遠”之意。早年因地域不同,有多種叫法,如稱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開門八極”、“開拳”等。但近代因其發勁可達四麵八方極遠之處的特點,以“八極”二字定名。
蘇明是個孤兒,自小在孤兒院長大。在六歲的時候,被養父蘇長星領養。蘇長星本身就是修煉八極拳的拳師,由於秦市地理位置靠近東北,其所修煉的八極拳是霍式八極拳。蘇明的八極拳便是傳自養父蘇長星。
霍式八極拳源自民國時期,八極拳大高手霍殿閣。霍殿閣乃是民國武林中“神槍”李書文的大弟子。李書文作為八極拳曆史上的一代巨擘,其大弟子霍殿閣修為也是爐火純青。霍殿閣在偽滿時期,曾長期擔任溥儀的武術教練和警衛官。也正是這段時期,霍氏八極拳在東北開枝散葉,傳播開來,尤以東北三省、天津、河北一帶為盛。
蘇長星常年修煉八極拳,也曾在南方沿海一帶的擂台上打過黑拳。多年的黑拳生涯,讓他落下了不少暗傷。後來因身體原因不打黑拳之後,來到秦市隱姓埋名,在一些公司當保安為生。一個偶然情況下,見到了孤兒院的蘇明,心中一動,不忍一身八極功夫失傳,便收養了蘇明。在這期間,自然將一身拳術都教給了蘇明。
隻是三年前,蘇長星一次外出之後,重傷而歸。蘇明三番五次的追問,蘇長星也隻是閉口不言。蘇明雖然無奈,心中卻也知曉原因。
蘇長星巔峰時期,是練成了暗勁的拳法大師。雖然現在已經不是巔峰狀態,但能將他打成重傷的人,又豈是等閑。蘇明年級尚小,拳法隻是剛剛入門,絕非仇人對手。蘇長星止口不言,顯然是不想讓他喪了性命。
蘇長星重傷而歸,半月之後,便不治離世。蘇明遭此大變,性格也變得沉默寡言。高中三年,和同班同學都沒說過幾句話。高考之後,成績不錯,考入了本市的燕大,如今正是大二。不過伴隨著拳法的精進,以前沉默寡言的性格也改變了不少。
隨著太陽的漸漸升起,蘇明站了大概一個小時的兩儀樁,長長吐出了一口氣,開始演練八極拳的小架子。
八極拳的樁功,和一般拳法的樁功不同,分為定步樁和活步樁,有極其獨特的一麵。
其中,定步樁便是指蘇明先前練習的兩儀樁,八極門老前輩們也叫抱嬰樁,據說是八極拳始祖吳忠的女兒吳榮練功體悟出的站樁秘訣。兩儀樁若練成,便有八極拳中所說“十字勁”。說是十字勁,其實是四麵八方都有勁,“渾身到處皆是手”,無論對方從哪個方向進擊,都會被大力彈回或震傷。
活步樁,便是指八極拳的小架子。八極小架由十六個動作組成,雖是活步樁,卻是以兩儀樁為框架搭建的。小架子與兩儀樁是相互穿插配合來練習的,練功時動靜分明、方圓兼備、剛柔相濟、內外相合,動勢如山崩,靜勢如沉鍾。曾有八極門的老前輩形象的指出,練習小架為“一步一樁”。
八極拳的活步樁,有四種練法。一是動靜分明,一步一樁,動時如崩弓炸雷,靜時如同站定步樁。二是柔練,不再按一步一樁的練法,動作柔緩連貫、虛實分明,運勁如抽絲。三是剛練,氣滿力足勁厚後,力發真勁,足踏有聲,步落生根,起丹田之氣,摧動全身整體之勁。四是剛柔相濟,動作時而快、時而慢,時而剛、時而柔,變幻莫測。
此四種練法,非門內真傳不能得之。每一種練法,都有獨特的技巧、發力方法等。蘇明遠年幼時候,也隻依前兩種方法練習。自從十五之後,身體健壯,才開始練習第三種方法。
不知不覺中,天已經大亮,操場上也有不少人,也有不少人衝蘇明指指點點。蘇明卻隻是練自己的,絲毫不管其他人的目光。直到最後,渾身發勁,一聲脆響,一肘磕在了身旁的大樹上。勁力勃發之下,大樹亂顫,不少樹葉紛紛落下。抬起肘來,隻見大樹樹幹上有了一個清晰的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