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中國發展問題的研究,始於1978年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學習研究鄧小平理論的階段中,1995年在中央黨校24進修班學習期間,形成了《鄧小平的發展理論》的階段性成果,被中央黨校編輯部收入了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鄧小平理論文庫》(第二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在學習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階段中,形成了《論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階段性成果,但沒有公開發表和出版。在學習研究科學發展觀的階段中,從2003年起積累並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政治經濟學的新體係》的階段性成果。這份成果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展理論前兩個階段的研究成果也吸納其中,現在由貴州出版集團和貴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長期的學習研究又結出了獨創性的理論成果,對我來說,這意味著艱辛和勞累。因為我畢竟是業餘理論工作者。

本書是本忠實記錄科學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論著。作為一名公務員,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從記事起,經曆了三年暫時困難時期、文化大革命痛苦的十年、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曆程中,我已經在理論上培養成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堅定信仰,又在實踐中參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更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中逐漸成長為黨的高級幹部。因此,我有責任,更有義務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和理論信仰,寫好這本《科學發展觀——政治經濟學的新體係》,奉獻自己的一份忠誠和堅定。

本次的第八篇是直接從《全球學》的第九章,根據新的變化發展,取舍修改而成,這是同一成果的不同運用,應當不會有一稿兩用的歧義吧。

特別要說明的是,本書由於采用了白描的寫作方法,使某些章節不免顯得有些重複。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工作都是動態的,在進程中存在著遞進、延展、升華的現實變化,實在無法完全避免,隻好請讀者給予理解和諒解。

更為重要的是,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和實踐是一個曆史的進程,本書隻是這個曆史進程中的一個節點,而不是結束。因此,本書可以在節點上收官,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和實踐仍然在前進,跟著這個前進的曆史,我的研究仍將繼續下去,也許在另一個節點上,還有新的成果奉獻給讀者。

特別要感謝的是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先生,他不僅在百忙中對本書提出了修改意見,而且還親自為本書作序。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參考文獻都是公開的資料,絕大部分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講話及官方文件等,因而就沒有具體列出作者、出處和日期,僅向所有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深切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樣要表達謝意和敬意的還有為本書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的同誌們以及我的家人。

本書期待著來自各方麵的批評和修改意見,以利其更加完善。

1.《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中共中央宣傳部編,北京:學習出版社,1995年版;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中共中央宣傳部編,北京:學習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室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年版;

12.《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