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又叫源力,也叫元力,還叫做元。
宇宙的組成:4%的明物質,23%的暗物質,73%的暗能量。
如果把可見物質和可測能量叫做“看得見”的,那麼它隻占了宇宙的大約10%不到,而剩餘的90%都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叫做為“看不見”的。
不過看得見和看不見可能隻是限於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尚未達到一定的高度,這些看不見的宇宙中的“大部分”卻實實在在影響著“看得見”的少部分,並且它們才是宇宙中真正的主宰。
原力,顧名思義,即本原之力,什麼叫做本原呢,就是宇宙存在的“根”。
它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當然也不是一種力(人類將會最先掌握原力的力的特性)。
物體由物質組成,物質由分子、原子構成,分子、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質子中子叫做核子,核子由更小的誇克組成,目前人類總共發現了6種誇克,而所有物質都是由這6種誇克構成,這就是物質的統一性(這裏不包括反物質和反誇克)。
誇克、電子、中微子、光子、膠子、玻色子等叫做基本粒子,即所有物質的這些基本元素都是一模一樣的。
質子、中子、介子、原子、分子等叫做複合粒子,不同的物質不一樣,這是區分物質的根本,也是五顏六色的世界的成因。
聲子、激子、等離子子、電磁極化子、極子、磁振子叫做準粒子,其本質並非粒子,但具有粒子特性。
誇克是目前人類所知的最小的粒子,這裏要把誇克和光子區分開,誇克是物質粒子,光子是能量粒子。
中微子、電子等是與誇克在一個數量級上的“最小的粒子”,那麼這些最小的物質粒子和光子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大家都有一個非常模糊,但同時卻又非常肯定的答案:物質到達最小的極端,肯定是一種“極限物質”,也就是說宇宙在極細微的區分下是由一種“元子”構成的,我們可以叫它為宇宙元。
那麼元就是構成誇克、電子、中微子、光子的那個東西了,現在又要問了,元是什麼?
這裏我確定的,而且非常明確的告訴你,元就是源力的本體,表現在外就叫做原力。
可以把元定義為原力的“基本單位個體”,它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東西,甚至小到既不是物質,又不是能量,它就是一種存在,整個宇宙就是由它構成的。
而暗物質和暗能量就是還沒有“化形”出來的大量的元,整個宇宙中所有的元,隻有約10%化形成了可見物質和可見能量,剩餘的還依然是原始狀態,就像人體的70%是水一樣,真正的固態物質隻有30%不到。
物質和能量通過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獲得了最後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