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入殮風波 五十八 往事(1 / 2)

我們都看傻了眼,不知道他這算演的哪出。莊閑看莊仕澤臉上有些掛不住,走到他麵前耳語了幾句,莊仕澤臉上漸漸顯出驚恐的表情,冷汗毫無征兆地從額頭上流下。他領著莊閑走到秦仇麵前,對他鞠了鞠躬,歉聲說我莊仕澤有眼不識泰山,冒犯了……

他似乎意識到什麼不妥,轉身對大奶奶說,抱歉了婆婆,從今往後,我莊仕澤再不能為您盡職。他又看了眼靜默不動的秦仇,歎了口氣,讓莊閑把手機給他,諂笑說,今後但凡有用得到我莊仕澤的地方,還請……請一定告知我。我莊仕澤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我心裏暗笑:敢情還演上三國了。秦仇慢慢收回怪刀,對我看了一眼,漠然道,聽他們說完了,以後有什麼事,隻管找我。說著轉身離開了。

閑話休絮。當天我們就坐車返回了莊家。路上我把回家給奶奶奔喪之後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跟大奶奶說了。倒不是我信任他們,而是我覺得完全沒有替我們家隱瞞的必要。他們不仁,就不能怪我不義。更何況——大奶奶告訴我的,遠比我告訴她的有價值得多。

很久前,我就聽我爹和幺公說過,大爺爺當年是因為參加革命,被戰友出賣,最後彈盡糧絕,吃了光榮彈犧牲的。當時我大姑才出生不久,大奶奶帶著繈褓中的大姑,要去組織上討說法。我祖爺爺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我們家沒啥勢力,組織上隨口糊弄了過去。大奶奶對組織的態度不滿意,進而遷怒祖爺爺無用,連夜帶著我大姑,跑到廣州去了。

而大奶奶告訴我的故事,卻是另一個版本:大爺爺當初並非以身殉國,而是跟我一樣,被祖爺爺他們拿去獻祭了。

大奶奶說,我們王家,是清朝嘉慶時期XX族民族英雄王阿從的後代。王阿從是個美麗善良,且武藝高強的奇女子。她因不滿清廷鎮壓,在南籠(今安龍縣)起義,各地紛紛揭竿而起,響應反清號令。然而清軍兵多將廣,王阿從最終被俘,英勇就義,時年二十歲。

王阿從死後,隨從未能從清廷手中搶回她的屍首,隻好將她生前用過的武器、穿過的衣服收在一起,在南籠找了個隱蔽之所掩埋起來,給她立了個衣冠塚。王阿從生前深受XX族百姓愛戴,大家稱其為囊仙(即仙姑),所以她死後的塚,又被稱為囊仙塚。

王阿從的親信、族人,為了躲避清廷的追殺,紛紛離開南籠,隱姓埋名,散落到全國各地。隻有我們王家,留在了離她最近的州縣。

據傳王囊仙當初兵敗被殺,是被屬下出賣的。王囊仙死後陰魂不散,怨氣漸增,衣冠塚內常見血水流出,墳塚周邊寸草不生,鳥獸絕跡。

王家為此擔憂不已,隻得請雲台山高道雲芨道人設壇平怨。雲芨道人打醮完畢,告知王家囊仙怨氣已幻化人形,恐傷及後世子孫;且死後高位被外族跗骨,亟需後世純陽之脈續精改命,否則遺禍無窮。

自那以後,王家血脈但有五行屬金,純陽體質的男子,年過而立,就會被帶到設有五行改命咒的祭台前,以鮮血祭慰王囊仙冤魂,望其平息怒火,潛心轉性。

大奶奶說,如果依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那王囊仙應該五行屬水,而吸附著她的那股怪力,或者說魂魄,五行屬木。王囊仙要改命,自然想借金克木。

大爺爺就是在那時候被王家獻祭給王囊仙的。那天大奶奶背著大姑在田間勞作,突然聽到村裏一片嘈雜,等她追上大部隊,大爺爺已經被五花大綁扔進馬車,揚塵而去。

大奶奶在祖爺爺麵前苦求,甚至以死相逼,祖爺爺隻是歎氣抹淚,並不向她透露大爺爺的去向。當晚,平日多受大爺爺照顧的村中小孩妹丁偷偷溜進大奶奶房間,抹著鼻涕眼淚,把大爺爺的遺書和去向都給了大奶奶。

大爺爺在遺書中說,自己是自願被獻祭的,讓大奶奶別記恨王家,也別去尋他,重新找個好人家嫁了。大奶奶號啕大哭,背著我大姑連夜往大爺爺被獻祭的祭台尋去。

等到大奶奶找到大爺爺時,大爺爺已經因為失血過多離開人世。大奶奶當下放下狠話,永世不再踏進王家半步,隻要她還有一天活著,就不會讓王家人有一天安寧。

大奶奶說到這兒老淚縱橫,臉上也有了難以平複的憤恨。我實在想不出,這麼多年來,這樣痛苦、掙紮、矛盾的表情在她臉上出現過多少次。

米又、央央在邊上聽著,也都哭成了淚人。米又走過來握著我的手,渾身顫抖,也不知道是因為之前差點害死我而內疚,還是對我與大爺爺同樣悲慘的命運感到同情。

我當時就想給我爹打電話,想質問他大奶奶說的是否屬實。大奶奶擺擺手讓我先別問,然後吩咐莊仕澤,把幺叔的信給我。

我預感幺叔的信裏會有很多讓我難以接受的事實,雙手不停顫抖,甚至差點將信抖掉。米又上前抓住我的肩膀讓我冷靜,我這才哆哆嗦嗦地撕開信封,展開書信看起來。看到信頭“二小侄兒”那四個與我筆跡相仿的字,我眼淚再也控製不住,順著麵頰滾落下來。

幺叔的信很長,寫了滿滿當當三頁,依他的性子,能寫那麼長的東西,放在以前他一定會拍著自己的胸脯炫耀說,臥槽,我真是個文才。前麵都是一些我童年時跟他的美好回憶,順帶感謝了我幺公、王家所有人對他的養育之恩之類,一副就要英勇就義的蒼涼感。這些都略過不提了。信件第二頁末尾開始,才是我真正想複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