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交際應酬中有所成就,就要學會觀察人心,洞察形勢。學會說合適的話,做恰當的事。這樣你就具備了對周圍事物的掌控力和對生活的把握力,成功和幸福也就掌握在了自己手裏。敏銳的觀察力可以幫助我們把握身邊機遇,看到冷門商機,對我們成就大事來說
至關重要。
要善於洞察人心
當今社會,紛繁複雜,想要不吃虧就必須學會知人心,否則你就會麵臨一道道難以逾起的障礙。而如果我們能夠知人心,則就可以在片刻之間,看透周遭發生的事,看破一個人的真偽,洞悉他人內心深處潛藏的玄機,以不變應萬變,順利地探究出情緒變化的溫差,辨別出氣色蘊藏的內涵,使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移步生蓮。
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有一位宰相名叫田嬰,雖然處於亂世,但他治國有方,使得齊國威名遠揚。對於個人處世之道,他也懂得極多,這使得出身王族的他,沒有被卷進王位爭奪的漩渦,反而能夠經曆三朝,任宰相職位十餘年之久。告老之後,被封於薛國之地,安享餘年。
有關他洞察君王心意的故事,極為有名。
齊王後去世時,後宮有10位齊王寵愛的嬪妃,其中必有一位會繼任王後,但究竟是哪一位,齊王並不做明確的表示。
身為宰相的田嬰於是開始動腦筋。他認為:如果能確定哪一位是齊王最寵愛的妃子,然後加以推薦,定能博得齊王的歡心,並且對他倍加信賴;同時,新後也會對他另眼相看。可是,萬一弄錯的話,事情反而糟糕,所以必須想個辦法,試探一下齊王的心意。
於是田嬰命工人趕緊打造10副耳環,而其中一副要做得特別精巧美麗。
田嬰把這10副耳環獻給齊王,齊王於是分別賞賜給10位寵妃。次日,田嬰再拜謁齊王時,發現在齊王的愛妃之中,有一位戴著那副特別美麗的耳環。
毫無疑問,不久之後新繼任的那位王後,確實就是當日田嬰所斷定而推薦的那位妃子。
洞察他人的內心是門很深的學問。而人際交往中要想順利首先要洞察你麵前的人的內心。尤其是對一些特殊人物,比如十分聰穎的人或十分虛偽高傲的人,要想能操縱他、製服他,首先必須深明他的特點,以此找到突破口。
勃倫狄斯曾向我們講過芝加哥巨商費爾特測驗他的情形:
為了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年輕的勃倫狄斯向費爾特自薦。費爾特有一種習慣,就是對所有求職自薦的人都親自接待,一一洽談。
後來勃倫狄斯驚訝地說:“我從未見過像費爾特這樣細心的人,他問出的那些細小的問題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費爾特知道我曾在家鄉的小鎮當過騾夫,於是他連我飼養過的騾子的名字也細細過問。”
費爾特如此細心地去品評、洞察他人,主要是要了解他所雇傭的人的特點。正如他本人所說:“如果我不親自去品評、了解、認識他的性格、特點及能力,我將把何種事情交給他做呢?我又怎樣去借助他們為我的公司效力呢?”
大凡偉人或名人,都常使用許多很巧妙的方法,去測量、洞察別人的內心和能力。
在此我們所要了解的是領袖人物們究竟憑借著何種證據,以確定他對人的判斷?換句話說,他獲取於人的,究竟是些什麼?不少有能力的人,常懷有一種隱秘的技術,以評品他人的性情、了解他人的特點、掌握他人的苦樂、嗜好。這種技術,在一般人看來很玄妙,其實也隻是一般而已。偉人或一般的精明強幹的人,隻不過對別人常常忽略的瑣碎處,都非常留心與注意罷了。而事後他們所依據的,便是人們性情中表現出的這人過去做什麼,現在做什麼,將來會做什麼,以便作出相應的對策,製勝於他人。
總而言之,他們要把他人在一定環境之下的行為細心地觀察出來。這種對細微之處的特別留神,用心之苦,用力之勤,是一般常人難以做到或者不願去做的。
當我們觀察一個人時,應當留心:他全神貫注的是什麼?他常常忽略的是什麼?他喜怒憂愁的是什麼?什麼事情能使他震驚?他驕縱或發脾氣又是為了什麼?倘若我們能將他人上述的這些特點覺察出來,那麼我們就能了解、掌握或操縱這個人,明了在某種環境之下,這個人估計會出現怎樣的感覺和行動。
比如說,某人有了困難,他害怕嗎?他會戰勝它嗎?他想把責任推在別人身上嗎?他的名譽觀念會讓他勇於承擔責任並想方設法來保護與此事有關的旁人嗎?所以,這人究竟如何去做,我們一下子是很難斷定的。但是,如果我們事先對此人就有所觀察和了解,那麼至少可以在他以往的情形之下,根據他所經曆的或者幹過的那些事情中尋找線索,找出他有可能的對此類問題的反應。
一般的人都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之處,他的動作、表情以及情感已形成某種特殊場合下的固定習慣,這些習慣還可能是控製他的為人的條件。這些習慣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特性,而這種特性常常包含在他的動作、姿勢、變化的麵部表情以及語言與聲調裏。 對於 不同性格的對話對象,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有的時候人們雖然有明顯的動作,但他們常在不知不覺中把真正的情感流露出來。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每當他惱怒動氣時,總是張口打嗬欠,或者假裝打嗬欠,而旁人一見他這個樣子便大笑或微笑起來,因為人家早已知道他在惱怒動氣了。還有些人,每逢煩悶或不順心時,總喜歡將手放在衣袋裏,旁人一見此情景,便知道了他此刻的心境,也避免與他作更多的談話,以免他煩中生煩。
還有些聰明的人,常常將他的天性和情感藏而不露,可是有時候當他們自己還未意識到的時候,早已被細心的觀察者看得一清二楚了,人們也從中找到了突破口。
無論跟什麼樣的人交際,我們都應首先摸透他的性格,巧妙探知他的內心,再“對症下藥”,這樣才容易“藥到病除”,取得成功。
從眼神中讀懂對方
眼睛是每一個人健康智能,以及心性、個性的總縮影,所以說:眼睛為“靈魂之窗”,實不為過。同時眼睛也是一個人的心理、心性直接由每一個人的思維係統,所激發出之心性和智能,以及運作係統所激發出之精神體能,影射表現的聚點,從眼睛可以看出一個人在情緒上的反應,顯示出他的性格,以及現出的各種情緒上的變化。
聖賢孟子曾經表示從一個人的眼睛裏麵,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怨、恨、情、仇以及各種情緒上的變化,因為眼睛能透露心中所隱藏的秘密,所以說:眼睛會說話實在是很貼切,同時它也是人與人直接接觸的一種儀表板。
如果一個人心術不正,從眼睛裏麵可以看得出來“眼正則心正,眼邪則心必邪”,眼和者為眼善,為人心地一定善良,有慈悲的胸懷;眼惡者心必惡,惡則薄情而寡義,交之無益反而有害。
與人麵對麵說話時眼光平視注意著對方:為人心性誠實,待人和氣,有一顆慈悲的心,而且處事公正,做事光明磊落,心地善良,又有責任感,有家庭觀念,同時熱心公益,做善事絕不落人後,在事業方麵都有成就
與人麵對麵說話時眼睛習慣常常上視的人:心性驕傲,脾氣急躁,個性不好,品性不好,叛逆心強,好勝心也強,嫉妒心重,甚至於目中無人,目無尊長,而且有心不在焉的毛病,心態也不能平衡,報複心重,這種人容易惹是非,甚至於官司纏身。如果沒有改變心性、個性、改變壞脾氣的想法,同時保持心態平衡的話,將來對自己對社會都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導致於一生的事業高不成低不就,成少敗多或窮困潦倒,婚姻的不幸,那就得不償失。如果能改變心態的不平衡以及心性、個性、脾氣,並且能自我修持,那麼這些不如意的事情或不必要的麻煩,會減輕到最低的限度。
與人麵對麵說話時眼睛不敢正視著對方的人:這種人表麵上看起來很怕羞似的,其實他的內心常常在暗中盤算,心性必多奸詐狡猾,猜疑心重,舉止動作輕狂,缺乏學識與修養,而且常常持以偏見,常遭到挫折,事業成功的幾率少,失敗的多,所以會被人輕視遠離,或導致眾叛親離的局麵。
與人麵對麵說話時眼睛習慣性下視的人:這種人內心很陰險奸詐,個性倔強頑固,天生自卑感重,又過於拘束謹慎,心存陰謀詭計,而且猜疑心嫉妒心很重,同時氣量狹窄,自私心重,憂慮心也重,處理事物優柔寡斷,對自己缺乏信心,依賴心重,一生事業高不成低不就或成少敗多。
與人麵對麵說話時眼睛習慣性半開半閉的人:為人心機很深沉,手腕老練,多工於心計,社會經驗豐富,很會利用人際關係,往往為了自己的私利與私欲會不擇手段,想盡辦法得到,而且雅量不夠,心胸比較狹窄,這種人的內心比較空虛又有寂寞感。
與人麵對麵說話時眼睛常常偷視看人:這種人心性不穩定,為人虛榮心重,唯利是圖,貪得無厭。
與人麵對麵說話時眼神左右亂視飄忽不定的人:這種人心術不正,心態不能平衡。說歸說,做歸做,心口不一,心思也不正,會奉承有利用價值的人,會設計別人,暗算別人。
眼神衰弱看起來昏昏的人:時常優柔寡斷,自我矛盾,情緒不穩定,心性容易動搖,時常不能把握機會賺錢,做事常常有始無終,往往勞多獲少。
與人麵對麵說話時眼睛會笑的人:為人聰明有才華,而且圓滑,天生異性緣濃,善於交際工於心計,社會經驗豐富,觀察能力強又懂得人心的弱點,這種人表麵上看起來很有親和力,如果你真以為他是好人,那就是該你倒黴。
與人麵對麵說話時,常常眨眼睛次數過於頻繁的人:為人心機比較深沉,又懂得利用人際關係,社會經驗豐富手法老練,臨時防禦力強。為人聰明智能超群,口才流利,能言善道,圓通多智,為不怕打擊常立於不敗之地之人。
眼神看起來尖銳的人:稱為眼神銳利,這種人天生反應能力迅速,為人聰明超群,智能好,臨時防禦力強,個性怪異,性急,恃才傲物,天生好大喜功,好高騖遠,有大誌,喜大言,說話欠謙遜,不管別人的想法與看法,為人現實又會掩飾自己的表情與缺點,缺乏修養是唯一致命傷。
與人麵對麵說話時眼神看起來很安靜,眼睛清澈而有神:為人,心地平和,仁慈又有愛心,心胸坦蕩開朗,做事光明磊落,待人處事和藹可親,凡事以和為貴,在事業上在學術方麵都有一番成就與作為,這種人智能超群,能忍辱負重有責任感,自我修持涵養都很好,為超脫凡俗之人,有德有為可推心置腹,可共生死之人,為君子之相,同樣能貴能富。
從閑談中破譯對方心態
如何從一個人語言的密碼中破譯對方的心態呢?閑談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因為閑談大多是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下進行的,這會使對方在心理上除去防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東條英機出任日本首相。因此事是秘密決定的,各報記者都很想探得秘密,竭力追逐參加會議的大臣,卻一無所獲。這時候,有位記者有心研究了大臣們的心理定式:大臣們不會說出是誰出任首相,假如問題提得巧妙,對方會不自覺地露出某種跡象,有可能探得秘密。於是,他向一位參加會議的大臣提了一個問題:此次出任首相的人是不是禿子?因為當時有三名候選人:一是禿子,一是滿頭白發,一是半禿頂,這個半禿頂就是東條英機。在這看似無意的閑談中,這位大臣沒有仔細地考察到保密的重要性,雖然他也沒有直接回答出具體的答案,聰明的記者,從大臣思考的瞬間,就推斷出最後的答案,因為大臣在聽到問題之後,一直在思考半禿頂是否屬於禿子的問題。這位記者於是從隨意的閑聊中套出了他需要的獨家新聞。
平時在與人談話時,一些見識淺薄,沒有心機的人就會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滿情緒傾訴給你聽。對於這種人,你不應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隻需當作一個普通朋友就行了。
假如和對方相識不久,交往一般,而對方就忙不迭地把心事一股腦兒地傾訴給你聽,並且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樣,這在表麵上看來是很容易令人感動的。然而,轉過頭來他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樣的表現,說出了同樣的話,這表示他完全沒有誠意,絕不是一個可以進行深交的人。
還有一類人,他們唯恐天下不亂,經常喜歡散布和傳播一些所謂的內幕消息,讓別人聽了以後感到忐忑不安。其實,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滿足一下他們不甘久居人下的虛榮心。他們並不是心地太壞的人,隻要被壓抑的虛榮心獲得滿足之後,他們也就消停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