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富有魅力。說得通俗些,魅力就是對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有人想讀,人有魅力,別人就願意與之交往。在社交及生活中,要想做個有魅力的人,就要從著裝、禮儀、語言、修養、知識各方麵打造自己。得體的著裝彰顯無窮魅力“佛靠金裝,人靠衣裝”,恰到好處的著裝可以在社交中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大大提升社交中公關的效果。
得體的著裝彰顯無窮魅力
以下兩點最能展現出服飾的風采,體現個人的魅力,給人以美感:
(1)整潔是服飾美的首要條件。無論在何種場合、穿何種衣服,我們都要保證服裝整齊潔淨。隻有如此,才能保證服飾有美感。否則,無論你穿何種品牌、質地、式樣、顏色的衣服,都會給他人留下不潔、不好的形象,也就無所謂服飾美了。
(2)協調是服飾美的藝術特征。一個人著什麼裝,怎樣打扮,都必須與個人的性格、氣質、職業、年齡以及穿戴的環境、季節相協調,才能與審美要求相符,才能符合社交禮儀規範,才能給他人以美的感受。
著裝還要與交際環境協調。與你工作環境不相適應的著裝可能是叛逆的標誌。一家公司有位年輕、美麗的行政助理,自從她開始與搖滾樂手約會,便逐漸改變了端莊的穿著和職業女性的發型。改變裝束是為了在下班後會男友時不必再換衣服。而不幸的是,正當她在事業上漸具競爭力時,卻破壞了自己的職業形象。無疑她的優勢地位也伴隨著她的職業形象一起消失了。
公然違背著裝規則會被視為對權威的挑戰。無論是女人穿超短裙,打扮得珠光寶氣,還是男人經常敞著襯衫領口,穿運動夾克衫,給人留下的印象可能都是:“我對工作不嚴肅。”不過,即使是辦公樓裏著裝最佳人士有時也會左右為難:因為同時還要避免給人留下僅僅對衣服感興趣的印象。要以著裝向人傳達這樣的信息為原則:“我屬於這裏”,“我有獨特的判斷力和高雅的品味”。一套服裝是否適合你所處的環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你的工作性質、你居住的地區、氣候以及特定的場合。很顯然,衣著是否合適主要決定於你的工作性質。常與別人打交道的工作一般需要使自己的著裝更加職業化一些。與廣告、軟件開發或娛樂業人員相比,領導者應該選擇較為保守的服裝。你穿的衣服應讓你安全自如地完成工作中的各種活動。
在許多情況下,當地的氣候決定著服裝是否合適。衣服的麵料要符合天氣的情況,如果你在深圳溫暖的冬天穿著厚厚的羊皮夾克,人們就會認為你連一些基本的常識都不懂。氣候不僅影響服裝的選擇,還影響著鞋和外衣。在北方,男人常穿帶翼波狀蓋飾的皮鞋,而且比其他地區男人穿的鞋厚實。
環境和場合對衣著也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比如,如果你在星期六下午盤點時穿西服就顯得有點兒不合適了。一家財務公司的合夥人清楚地記得,有一天他穿了一雙帶有流蘇的鞋去辦公室。路上不斷有人問他:“你要去打高爾夫球嗎?”
著裝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顯示著一個人的個性、身份、角色、涵養、閱曆及其心理狀態等多種信息。在人際交往中,著裝,直接影響到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關係到對個人形象的評價,同時也關係到一個企業的形象。
一天上午,張霄趕到某公司參加最後一輪應聘,主考官是該公司的王總。在考試快要結束時,張霄才滿頭大汗地趕到了考場。王總瞟了一眼坐在自己麵前的張霄,隻見他滿臉通紅,大滴的汗珠子從額頭上冒出來,上身一件紅格子襯衣,加上滿頭亂糟糟的頭發,給人一種疲疲塌塌的感覺。王總仔細地打量了他一陣,疑惑地問道:“你真的是研究生嗎?”。張霄很尷尬地點點頭回答:“是的。”接著,心存疑慮的王總向他提出了幾個專業性很強的問題,張霄漸漸靜下心來,回答的頭頭是道。最終,王總經過再三考慮,最終決定錄用張霄。 第二天,當張霄第一次來上班時,王總把張霄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對他說:“原本在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我不打算錄用你,你知道為什麼嗎?”張霄搖搖頭。王總接著說:“當時你的那副尊容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滿頭冒汗,頭發散亂,衣著不整,特別是你那件紅格子襯衫,更是顯得不倫不類的,不像個研究生,很像個自由散漫的社會小青年。你給我的第一印象太壞。要不是你後來在回答問題時很出色,你一定會被淘汰。”
張霄聽罷,這才紅著臉說明原因:“昨天我前來趕考時,在大街上看見有人遇上車禍,我就主動協助司機把傷員抬上出租車,並且和另外一個路人把傷員送去醫院。從醫院裏出來,我發現自己的衣服沾了血跡,於是,我就回家去換衣服。不巧我的衣服還沒幹,我就把我二弟的一件襯衫穿來了。又因為耽誤了時間,我就拚命地趕路,所以,時間雖然趕上了,卻是一副狼狽相……”
王總這才點點頭說:“難得你有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不過,以後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麵,千萬要注意自己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啊!”
張霄的工作很出色,不出半年,就被升為業務主管,深得王總的器重。
從以上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 一個人的儀表相當重要。有時候, 它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前程甚至命運。
良好的社交技巧瞬間吸引他人
第一句話可營造良好氣氛
與人交談時,第一句話非常重要,這就要求人們要 有一定的交際能力,雖然做不到口吐蓮花,至少也要讓別人聽了後內心裏感到非常舒服。
第一句話往往能夠成為打開與人交往的一扇窗戶,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良好的印象,為接下來的交往營造融洽的氣氛,奠定有效溝通的基礎,因此,學會說好第一句話是贏取對方信任和好感的有效方式。
張力是一個人際關係非常好的人。無論是與陌生人談話,還是與熟人聊天,他都能製造出非常活躍的談話氣氛,並在交談的過程中,使雙方感情進一步加深,這就是他獲得好人緣的重要原因。
一次,李斌 受邀參加一位同事的生日聚會。李斌如約而至,在聚會上遇到了王浩 。他從容地走上前去,彬彬有禮地說道:“您好!聽說您和今天的壽星是老同學?”王浩高興地點點頭說:“您是?”“我是他的同事,很高興能認識您!今天真是個好日子,不但能給同事祝壽,還能結交一位朋友,難得。”李斌麵帶微笑地說。就這樣,王浩對李斌產生了好感,高興地迎合著李斌的話題。聚會結束時,他們兩個人已經互換了聯係方式。後來,成為了經常聯絡的朋友。
李斌與王浩能夠成為好朋友,第一句開場白的話的作用最大。如果李斌的第一句話沒有吸引王浩的注意,沒有為交談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那麼兩個人的交際情況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當然,說好第一句話,並不隻是局限於與陌生人的交往中,還要滲透到朋友、夫妻、親人的交往之中,這樣才可增進友情、鞏固愛情、溫暖親情。
那麼,如何才能把第一句話說好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讓第一句話拉近彼此的距離
赤壁之戰中,魯肅麵見諸葛亮的開場白是:“我,子瑜友也。”子瑜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與魯肅是忘年之交。就這樣,魯肅與諸葛亮攀上了關係,拉近了雙方的距離。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離開社會、離開人群而獨自生活,隻要彼此都留意,就不難發現雙方存在的那層“親戚”關係。
這種初次見麵互相攀認式的談話方式,很容易搭起陌生人之間談話的橋梁,使他人在短時間內產生一見如故的感覺,從而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用第一句話讓人體會到尊重
對陌生人表示敬重、仰慕,是禮貌的第一表象,是拉近雙方距離最有效的方法。采用這種方式必須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處,不能胡亂吹捧,說話的內容要因時因地而異。
例如:
“您的大作我讀過多遍,得益匪淺。想不到今天竟能在這裏一睹作者風采!”
“今天是教師節,在這光輝的節日裏,我能見到您這位頗有名望的教師,不勝榮幸。”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興能在這裏見到您——尊敬的山水畫家!”
(3)在第一句話中就把問候送出去
無論是初次見麵,還是與熟人見麵,問候是少不了的。見麵後,第一句話,最好就把問候送出去。一般情況下,“您好”是最常見的問候用語,如果能因對象、時間、場合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用語,效果則會更好。
對德高望重的長者,宜說“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對年齡跟自己相仿者,稱“老×(姓),您好”,顯示親切;對方是醫生、教師,說“李醫師,您好”、“王老師,您好”,有尊重意味。節日期間,說“節日好”、“新年好”,給人以祝賀節日之感;早晨說“您早”、“早上好”則比“您好”更得體。
人生無處不相逢。與陌生人交談並不可怕,也沒有必要過於拘束、不自在,隻要主動、熱情地同他們聊天,努力探尋雙方的共同點,遇到冷場時,能及時找到話題,製造良好的談話氣氛就可以了。
雙方必須確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有人以為,素昧平生,初次見麵,何來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其實不然。生活在同一時代、同一國土,隻要善於尋找,何愁沒有共同語言?
一位小學教師和一名泥水匠,似乎兩者是話不投機的。但是,如果這個泥水匠是一位小學生的家長,那麼,兩者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見,交流看法,如果這個小學教師正在蓋房或修房,那麼,兩者可就如何購買建築材料,選擇修造方案溝通信息,切磋探討。隻要雙方留意、試探。就不難發現彼此有對某一問題的相同觀點,某一方麵共同的興趣愛好,某一類大家關心的事情。有些人在初識者麵前感到拘謹難堪,隻是沒有發掘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而已。
注意了解對方的現狀。要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還必須通過察言觀色,了解對方近期內最關心的問題,掌握其心理。例如,知道對方的子女今年高考落榜,因而舉家不歡,你就應勸慰、開導對方,講講“榜上無名,腳下有路”的道理,舉些自學成才的實例。如果對方子女決定明年再考,而你又有自學、高考的經驗,則可現身說法,談談高考複習需注意的地方,還可表示能提供一些較有價值的參考書。在這種場合,切忌大談榜上有名的光榮。即使你的子女考入名牌大學,也不宜宣揚,不能津津樂道,喜色,以免對方感到臉上無光。
總而言之,初次見麵,第一句話是非常重要的,是叩開對方心扉的敲門磚,也是使人一見如故的秘訣,隻要學會了這些談話的技巧,就能贏得對方的好感,這樣才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4)第一句話就使人感到體諒、關愛、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