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後記(1 / 1)

或許很多人心裏都對江南有一個縈懷的夢吧,所以寫非分的初衷隻有兩個,其一,是要寫一個不配的故事,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江南,確切的說,應該是江左。

因為有去一次陌生地就做一個標記的習慣,昨天登錄app發現這些年去得最多的地方不出意外地正是江南,來來回回將近二十次,光是杭州就去了三四次。

大的城市、小的水鄉,烏瓦白牆,小橋流水,那些小時候詩詞和影片裏美好得能聞到梨花香、聽到搖櫓聲的描述都漸漸呈現在了眼前,對江南的印象也漸漸從美不勝收變為了平淡清雅。

去西塘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之後再也沒有去過。印象是頗深的,非要用一樣物什來形容,毋庸置疑是水墨畫。它就像符公子在文中所作的第一幅畫,哪怕隻有黑色和白色,也因為皴法的多樣而潑得淋漓盡致,偶爾一點猩紅,便觸目驚心、活色生香。嗯,江南並不是純粹的黑白,也有著自己的濃墨重彩,起碼,當提起江南,我的腦海裏出現的還有片片鮮嫩璀璨的油菜花和盞盞溫暖矚目的紅燈籠。

因而隻有在雨幕下執傘等待的符公子遠遠不夠,還要有像施施這樣的人,穿著有點髒的帆布鞋,露出纖細得略顯蒼白的腳踝,踏碎留在青石板路上的殘雨,來到他的麵前。這樣的江南才能算得上是飽滿。

這對人兒也是江南的一部分,被我嚐試著融入到裏麵。所以與其說是在執著寫一個故事,不若承認就是想要描寫這窪夢田罷。非分的構架是脆弱的,人物顯得不那麼真實——盡管世上多的是深諳風雅的人,這與一開始動筆的目的脫不開關係。從某個角度來說,算是為自己的欠缺開脫吧,“本來就沒有要寫一個好故事的意思嘛”這類說辭或許更直接,想要突出的其實就是已經被看到的那些光點,能被感受到當然就會滿足。

還是簡單說一說兩位被我強行組成CP的主角。

人都是愛美的動物,施施尤甚,他一開始看上符公子的原因並不值得討論,就是因為符公子長得好看。像施施這麼複雜的背景,因為有顏而任性,因為任性而不需要做出出讓靈魂的妥協,所以他的行為總是直白的,隻要喜歡而有能力占有,就毫不猶豫地占有,隻要厭惡而有能力丟棄,就毫不猶豫地丟棄。直白應該是純淨的一種解釋,和本就幹淨的符公子相契合。那麼符公子為什麼會喜歡施施?我以為文中一個很重要的線索,就是他本身喜歡飲酒。符公子這樣清淡的人,理所應當更偏好茶,但家中那幾壇醇香泄露了秘密,他渴望像施施這樣的濃烈。

其實,希望看完這個故事的人,會萌生出讀些詩詞,寫寫字,去趟江南的衝動,意識到或許放慢生活的節奏,說不定會有無數的光滲進分分秒秒裏,連聽雨眠也自在得不得了。若能如此,非分的目的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