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自勵的成長感悟(5)(1 / 3)

雖然以獎牌總數計算,美國比中國多了10枚,但中國的排名仍然是第一,這是為什麼?因為奧運會是按金牌的總數,也就是按第一名的數量來排名的。在體育比賽的世界裏,隻有第一,沒有第二。

肯德基的創始人哈蘭·山德士走過了一條崎嶇不平的創業之路。他曾幹過各種各樣的工作,但在40歲的時候才在餐飲業上找到了自己事業的起點,然後曆經挫折,在66歲的時候又東山再起。為了推銷他的炸雞,山德士經常奔波於各個城市的餐廳,在車中休息,靠自己的炸雞維持生活,他一直堅信他的秘方終有一天會得到回饋。

開始的時候,沒有人相信他,山德士的宣傳工作做得很艱難,整整兩年,他被拒絕了1009次。終於在第1010次走進一個餐館時,得到了一句“好吧”的回答。有了一個人,就會有第二個人,在山德士的堅持之下,他的想法終於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他的毅力與信心終於給他帶來了超值的回報——今天的肯德基是全球最大的炸雞連鎖集團。

雖然山德士不曾公開他的配方,但他曾公開他的成功秘訣:1、不放棄,抱持正麵想法;2、相信自己,66歲再創業也不晚;3、坦然麵對第1009次失敗,鎖定想要的結果,用結果證明自己。

用業績說話

在現實的社會中,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價值的標準不在於過程的體驗,而是在於他是否能創造出價值,也就是我們這裏所說的結果。

雖然,有的時候人們會認為“重在參與”也挺好,但仔細想一想,難道“重在參與”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顯然不是,好比你參加一場辯論賽,我們參加的目的是在比賽中勝出,而不是享受當中的“唇槍舌戰”。又比如我們做銷售拜訪,追求的必然是業績,如果有人認為銷售隻是享受過程的話,我覺得那隻是自欺欺人,又或者是辛苦努力毫無收獲的自我安慰。

所以我們要懂得一個基本道理:一定要對工作的結果負責,對我們工作的價值負責。對結果負責,也就是對過程負責。

小張和小王差不多同時受雇於一家超級市場,開始時大家都是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小張受到總經理的青睞,一再被提升,直到部門經理。小王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終於有一天小王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了辭呈,並自認為總經理用人不公平。

總經理耐心地聽著,他了解這個小夥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點什麼,他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說清楚了小王也不一定明白。總經理忽然有了個主意,小王,總經理說,請您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小王很快從集市回來說,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車土豆在賣。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小王又跑去,回來說有10袋。價格多少?總經理問。小王再次跑到集上。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籲籲的他說:請休息一會吧,你可以看看小張是怎麼做的。說完叫來小張對他說:小張,請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小張很快從集市回來了,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1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帶回來幾個給總經理看。這個農民過一會兒還會弄幾筐西紅柿,據他看價格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可能會要,所以小張不僅帶回幾個西紅柿作樣品,還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著回話呢!

相信看完這個故事之後,任何人都會明白為什麼他們會得到不同的重用。我們也應當問問自己:他們哪一個人中有自己的影子?我們是否真正清楚——我們周圍那些收入高的人,他們與我們有哪些不一樣?

為什麼一直要強調結果(功勞),而不是過程(苦勞)?因為現實社會企業和員工之間是一個商業交換的關係。企業支付給員工薪水,換取的是結果,也就是勞動的結果。但勞動本身是不值錢的,隻有勞動的結果才能創造價值,也就是說,功勞的價值以絕對的優勢壓倒了苦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