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鍥而不舍,才能避免功虧一簣(1 / 3)

目標就是向往,目標就是希望,目標就是每個人心中的“聖地”。隻有鎖緊目標,並鍥而不舍地朝著目標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前進,不為風雨所阻,以堅韌不拔之誌戰勝各種困難,堅定地走下去,最終才能走進“聖地”,走向成功。

1.像聖徒奔往聖地那樣為目標朝聖

目標就是希望。有了目標,就要像聖徒奔往聖地那樣,執著地為目標而朝聖。

目標是什麼?目標就是向往,目標就是遠景,目標就是希望。人不能沒有希望,是希望引領我們走向心中的聖地。

人生不能沒有希望,所有的成功者都生活在希望當中。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無望的人生裏,那麼他隻能是失敗者。人很容易遇到些許挫敗或障礙,於是悲觀失望;或在嚴酷的現實麵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氣;或恨怨他人,結果落得個唉聲歎氣、牢騷滿腹。其實,身處逆境而不丟掉希望的人,肯定會打開一條出路,在內心裏也會體會到真正的人生歡樂。

沃倫·巴菲特被喻為當代最成功的投資者。

他手持一百美元投身於投資行業,迄今個人財富已逾一百六十六億美元,成為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富翁之一。

他是成功的投資者永遠的話題,他一舉手一投足都牽動著華爾街股市的神經。

沃倫是一個從小就把目光投向股票交易所的人。他十歲那年,父親曾帶著他去了一次紐約。他們的日程安排包括看一場棒球賽,參觀一個郵展,還去一個有“萊昂內爾玩具火車的地方”玩耍。而到了華爾街,沃倫卻偷偷地擠進了股票交易所的大廳。

像其他孩子迷上新型飛機一樣,在沃倫眼裏,股票充滿了神奇的魅力,他被股票深深吸引住了。他常常跑到霍華德日益興隆的股票交易所去。他還經常到哈裏斯·厄珀姆證券所,因為那裏是股票報價的源地,金融界人士在那裏出入十分頻繁。

每每從交易所回到家裏,沃倫便開始自己動手畫股勢圖,觀察它的漲跌走勢,由此引發了他想解釋這些態勢的念頭。在十一歲的時候,他就在每股38美元的價位上果斷地買進了三股城市設施優先股股票,他還給姐姐多麗絲也買了三股。在股價升到40美元的時候,沃倫拋出股票,第一次在股市上獲得5美元的純利,但他的股票出手不久,股價就升到了200美元。這也成了他耐心不夠而得到的第一個教訓。但正是從這時起他便立誌成為投資市場的英雄。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能夠早早地選定為之奮鬥的目標,這是非常重要的,像沃倫這樣,從十幾歲就執著地開始了投資領域的旅程,終其一生的探索、跋涉,才成為了最成功的投資大師。

我們主張為目標朝聖,就是要像教徒對聖地那樣執著地前往,目標就是我們心中的聖地,聖地就在我們的心中,但它卻矗立在希望的遠方,隻有我們不為風雨所阻,堅持地走下去,走下去,這心中的聖地才會觸手可及。

為目標朝聖,需要堅定執著的持力。這就是心中那不滅的希望的火焰,也是行為取向的目標。有了這種希望,人生才會最終出現勝利大逆轉。要知道,人生一定會出現命運的考驗,一切順利的人生,不會造就真正的強者。應該說,怎樣去克服逆境,怎樣去經受命運的考驗,這才能決定一個人是否會走向成功的人生。

我們常說人需要自我實現,那麼人要實現什麼?一要實現自我價值,二要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人是社會的,實踐的,也是自我意識強烈的動物。思辨、憧憬、幻想……隻有人才能做到。

理性使人能夠想象未來,設計未來,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把合理的理想變成現實。盡管人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有高有低,可人在人生的曆程中都追求著理想和奮鬥目標的實現;盡管在人生的曆程中人們會根據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變換目標,可目標和理想一直是人們的希望和追求。追求理想目標的實現,既是人生曆程的寫照,也是人的本性的體現。人對理想和目標追求的本身,就是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具體體現。在理想目標上麵凝聚著自我價值和追求,在為理想目標奮鬥的過程中展示著自己的價值,理想目標的實現體現著自己的價值。人生自我價值隻有在社會價值的實現中才能實現,隻有在參與社會實踐中,在滿足社會的需要中,才能使自己的目標和價值獲得實現。而這一參與和滿足的過程,最需要的就是一種持之以恒的定力,一種善始善終的意境,一種堅定不移的意誌,一種百折不撓的毅力和一種敢拚敢闖的精神!

2.堅守自己的目標,才能活得紮實

追求目標如果不專一,就如同無的放矢,與空想沒什麼兩樣。

現在許多年輕人,為了應付日益繁重的就業壓力不斷地學習各種技能。這本是好事,但是有的人沒有一個固定的目標,今天要學英語,明天要考研,總是沒有一項能夠精通,往往隻是淺嚐輒止,拿到證就算完事。就這樣,證沒有少拿,但是卻沒有什麼拿手的本事。

學習或工作上的淺嚐輒止,永遠不會給人帶來成功,隻能浪費時間,白花氣力,到頭來“空悲切”一場。記得有個相聲曾諷刺這種人:他們這山望著那山高,今天想當畫家,明天想當音樂家,後天又想當軍事家,最後隻能當待在家裏空發議論的“坐家”。

這些年輕人之所以會這樣,關鍵在於他們自己並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隨波逐流,才出現了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情況。

“年輕人事業失敗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精力太分散。”這是戴爾·卡耐基在分析了眾多個人事業失敗的案例後得出的結論。事實的確如此,許多生活中的失敗者幾乎都在好幾個行業中艱苦地奮鬥過。然而如果他們的努力能夠集中在一個方向上,就足以使他們獲得巨大的成功。

數以萬計的人,他們的一個共同的悲哀就是:今天是這樣一個目標,明天是那樣一個目標,後天又是另外一個目標,目標遊移不定,最後一事無成。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或大或小的目標,並為了達到目標而不斷地努力著。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在通往目標的路上可能是山花爛漫,也可能是荊棘叢生。當我們前行在荊棘叢生的路上,荊棘可能會讓我們失去信心、退縮不前。也有很多能夠披荊斬棘的勇士可能會被爛漫的山花迷惑了雙眼,最終不能實現目標或者延遲了實現目標的時間。看來,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我們專注於目標,用自己的勇氣和毅力,克服通往目標途中所遇到的種種挫折和誘惑!

一個人的生命內容,將完全依靠自己的憧憬決定。你的目標,就是你的生命曆程的預言。有夢想而沒有努力,有願望而不能拿出力量去實現,這是不足以成事的。有了目標,還需要有實現目標的堅強意誌與決心。隻有守住目標,並輔以艱苦的工作,不斷的努力,才能有獲取成功的希望。

人生的大目標是人生大誌,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終生為之奮鬥。隻要你相信一個較好的將來,那麼今天的痛苦對你來說就不算什麼。對於那些真正守住目標的人,甚至“鐵窗石壁也不是牢獄”。能將自己從一切煩惱痛苦的環境中拔出來,而進入和諧與真美善的夢境中,這樣的能力,才是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