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水滴何能穿石?功在專一(1 / 3)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隻有堅持不懈地瞄準一個“點”並不斷努力,最終才能“敲”開成功的大門。

1.水滴石穿揭示了“專一”的驚人力量

湍急的河流一路滔滔地流淌過去,身後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而水珠不斷地滴下來,卻可以把最堅硬的岩石穿透。

在中國,水滴石穿這一成語,幾乎是婦孺皆知。水滴為何能使石穿?關鍵在於水的“專一”。“專一”能出力量;“專一”能出智慧;“專一”能出奇跡。

大家一定會注意到在年代比較久遠的房簷下,地麵上的石塊通常都有一個個的小坑,那就是從房簷上滴下的水留下的痕跡。

樂聖貝多芬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最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

水是世上最柔軟的東西,卻能夠在堅硬的石頭上留下痕跡,不僅是因為水滴積年累月連續不斷地滴落,更重要的是,這些水滴都是堅持滴在同一個地方,“石穿”正是水滴連續不斷滴於一點的結果。如果不是這樣,恐怕柔弱的水滴永遠都不可能穿石。同樣,我們在為遠大的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也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決不能見異思遷。

追求人生的輝煌,隻要目標始終如一、不驕不躁、永不氣餒、矢誌不移,有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信念,就一定會取得成功,就一定會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在失敗者當中,相當多的人付出的努力本來足以取得顯赫的成就,但是,他們的含辛茹苦就像邊建設邊破壞一樣,最後的結果仍然是支離破碎的一堆。他們不能適應環境,不能把自己的工作成果轉化成潛在的機會。他們也沒有能夠把小的失敗轉化為大的成功的契機。他們的能卻力不可謂不夠,時間不可謂不多——這些是成功的經緯線條,但是,他們用力推來推去的卻是一架空無一物的紡織機,真正的生活之網上連一根線都沒有掛上。

如果你詢問其中一個人,你的生活目標和理想是什麼,他會回答你:“我還不大清楚自己到底最適合做什麼,但是,我確信勤奮是成功的關鍵,我決心一生勤勤懇懇地努力工作。我想我總會得到些什麼的。”

要知道,總是沒有方向地四下張望的人,到頭來隻會一無所獲。如果我們沒有明確而具體的奮鬥目標,那麼到手的也不會是明確而具體的東西。隻有方向明確並全力以赴,我們才會有所收獲。蜜蜂不是落在鮮花上的唯一昆蟲,但它是唯一采到蜜的昆蟲。如果我們對自己將來的生活沒有明確定位,那麼知識本身就不能與客觀環境進行很好的結合,知識本身就不能成為我們事業發展過程中有利的資本和基礎。

伊麗莎白·沃德說:“一個具有明確目標的人,對生活有了多大的把握啊!從此,一個人有了生活的意義,他的聲音、衣著、表情和行動一下子變得讓人刮目相看。我想,在大街上我一眼就能認出那些忙碌充實、自食其力的婦女。她們煥發出一種強烈的自尊自信意識,這是破舊的駝毛大衣所不能掩蓋的,也不是精美的絲質女帽可以證明的,甚至病體也不能奪走因此帶來的熠熠光彩。”

一個不知道自己將駛向何處的水手,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更不會到達目的地。

“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卡萊爾說,“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個目標上也會有所成就;而最強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開來,最後也將一事無成。”“我小的時候總覺得可以殺死人的是雷,”一位睿智的學者說,“但是,長大以後才知道是閃電。所以,我下決心要使自己以後像閃電一樣,而不要成為虛張聲勢的雷聲。”

精通某件事情的人在這件事情上可以比其他任何人都做得出色,即使這件事隻不過是種蘿卜。如果他花了所有的心血來精心培植出最好的蘿卜,那麼,他就是“蘿卜學”的宗師,並將得到人們的認可。

蠑螈被切成兩截,前麵一部分向前爬,後麵一部分向後爬,很多目標遊移不定的人就如蠑螈一樣。成功從來不會屬於這種見異思遷、搖擺不定的人。

如果一個人集中所有的精力和心誌去堅持不懈地追求一種值得追求的事業,那麼,他的生命就絕不可能失敗。把子彈扔出去,它穿不透一個帳篷;但如果把它射出去,它可以穿透橡木板;加上足夠的力,子彈可以從四個人身上穿過。把陽光聚焦在一點,在冬天也可以輕而易舉地燃起一團火焰。

最偉大的人是那些全力以赴、鍥而不舍的人,他們一錘又一錘地敲打著同一個地方,直到實現自己的願望。我們這個時代的成功者是那些在自己的領域無所不知,對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做事專心致誌、精益求精的人。“泛而雜”,在職業生活中是一個致命的弱點。許多人就像道格拉斯·傑羅爾德的一個朋友一樣,可以用二十四種語言進行簡單的對話,卻不會用其中任何一種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古人雲:“行成於思,行勝於言。”行動是最真實、最有力的戰勝困難的利器。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披荊斬棘的“刀”,那麼,挫折就是一塊不可或缺的“頑石”。為了使生命這把“刀”更鋒利,當我們麵對困難和挑戰時,就要下定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戰勝它。

2.將陽光聚在一點,就能夠產生熊熊大火

要想成功,就要做一個放大鏡,將陽光聚集到一點,切不可做一個凹透鏡,使自己的目標分散。

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常識:用放大鏡將陽光聚集到一點可以將紙張點燃;但是,如果用平麵鏡或者凹透鏡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將哪怕最易燃的東西點燃。

同樣的光通量,凹透鏡無所作為,凸透鏡卻能點燃熊熊大火,為什麼?秘密隻在散與聚之間。

平麵鏡和凹透鏡隻是將光線透過去,甚至是發散開來;而凸透鏡卻是將陽光聚集到一點,這樣就能將易燃物點燃。

其實凸鏡聚焦這一特性早已被各行各業應用著。

隻有將能量聚積到一起,才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一位著名的將軍曾經說過:“我們發現,在很多重要的戰役中,成敗的關鍵在於:一方是全身心地投入而另一方卻不夠專心致誌。”科爾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曆驗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科爾非常喜歡小鳥,在他眼裏,小鳥就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幾年前,科爾搬進了一處新居,附近草木蔥蘢,有很多可愛的鳥兒。科爾搬來以後,就和鳥兒交上了朋友。他在後院裝了個喂鳥器,用來喂養自己心愛的鳥兒。

不過讓科爾生氣的是,有一群鬆鼠總是來和鳥兒爭食。這些討厭的鬆鼠弄倒喂鳥器,吃掉裏麵的食物,把小鳥嚇得四散而去,這使得科爾很是鬱悶。科爾絞盡腦汁想出各種辦法讓鬆鼠遠離喂鳥器,就差沒有拿起自己的獵槍槍擊它們了。實在沒有辦法了,科爾來到當地一家五金店。在那兒他找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喂鳥器,帶有鐵絲網,還有個讓人動心的名字叫“防鬆鼠喂鳥器”。科爾很高興,這下子問題就解決了,可保萬無一失。他買下它並將其安裝在後院。但天黑以前,鬆鼠又大搖大擺地光顧了“防鬆鼠喂鳥器”,照樣把鳥兒嚇跑了。

這回科爾生氣了,他拆下喂鳥器,回到五金店,頗為氣憤地要求退貨。五金店的經理回答說:“別著急,我會給你退貨的,不過你要理解:這個世上可沒有什麼真正的防鬆鼠喂鳥器。”

科爾驚奇地問:“你想告訴我——我們可以把人送到太空基地,可以在幾秒鍾之內把信息傳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但我們最尖端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卻不能設計和製造出一個真正有效的喂鳥器,可以把那種腦子隻有豌豆大的齧齒類小動物阻擋在外?你是想告訴我這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