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戰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相互關係的基本結構。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國際戰略格局是由力量對比關係決定的。新舊戰略格局的交替轉換通常發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國家的劇烈的社會大動蕩之後,其根本原因在於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斷變化。
進入新世紀後,世界上各主要國家為奪取21世紀的戰略主動權,為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軍事形勢,都進行了軍事調整和戰略改變。
兩極格局被打破後,國際社會和各種力量正在進行分化組合。盡管“一超獨霸”是當今世界的客觀現實,但是國際戰略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世界多極的趨勢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潮流,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地區範圍,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經濟領域,多極化趨勢都在加速發展。可以預料,在未來10~20年內,國際戰略力量失衡的狀況將難以根本改變。在未來的國際戰略格局中,必將出現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起戰略主導作用的局麵。
一、美國短期內“一超獨霸”的客觀現實
蘇聯的解體標誌著以美蘇對抗為特征的兩極國際軍事格局的終結,並導致了世界軍事力量對比的嚴重失衡。蘇聯超級大國的地位也隨其解體而消失,美國和蘇聯這兩支大體相當的軍事力量抗衡的關係已不複存在。在向新格局轉移的過渡時期,美國成為世界上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都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擁有一支全球進攻性軍事力量,有世界上最強三位一體的核進攻力量,具有很強的遠程精確打擊、隱形攻擊、電子戰、聯合作戰和保障能力。“冷戰”後國際格局的變化具有漸進性,將會使美國“一超獨霸”的局麵保持相當一段時間。
由於蘇聯的解體和美國內政外交的需要,美國正在進行有限的戰略收縮和軍事戰略的調整,但其戰略意圖已十分明確。美國在近期內的首要目標,是要防止在歐亞大陸重新出現對美構成戰略威脅的新對手,從而確保“美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和鞏固“既定的世界政治和經濟秩序”。美國將其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維持其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和對付地區衝突的重要支柱。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利用自己的經濟和軍事技術優勢加速新軍事革命,加快武器裝備研製和更新,以拉大與其他國家的軍事技術差距。美國的“新幹涉主義”和戰略擴張是國際局勢動蕩的根源。美國雖然可能調整策略和手法,但不會放棄利用所謂“戰略機遇期”建立單極世界的戰略目標。美國國防部在2000年2月提交的《國防報告》中首次將“內部衝突”和“人道主義”災難列為現實威脅,表明美國“新幹涉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發展。2000年6月,美國參聯會頒布了指導美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2020聯合構想》,提出2020年前美軍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實施並打贏同潛在敵人進行的“國家戰爭”。2001年美新總統就職後,已提出新的國家軍事戰略。新軍事戰略更多體現出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的需要。盡管美國的NMD(國家導彈防禦)計劃遇到了強烈的反對,但美國不會放棄這一計劃。由於美國綜合國力仍將遙遙領先,歐、日、中、俄仍難望其項背,國際戰略力量失衡短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
二、走向多極化的國際戰略格局
美國倚仗其經濟科技實力和超強的軍事力量,企圖建立以美國為領導的單極世界,充當世界的領袖,長期保持美國唯一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美國並不能憑借自己的優勢地位在世界上為所欲為。其一,幾乎所有國家都不讚成建立以“美國為軸心的世界”新格局。其二,美國在國內麵臨眾多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不具備承擔“領導世界重任”的能力。其三,在國際上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挑戰,對美國的“世界新秩序”形成一大製約。其四,當今世界仍存在許多尖銳矛盾和複雜問題,無論美國如何強大和富有,都不可能包攬解決所有問題。近年來,一係列針對美國的恐怖活動,特別是2001年9月11日發生的炸毀紐約世貿中心的恐怖事件,也使美國認識到建立單級體製稱霸世界的企圖是難以成功的。因此未來的國際戰略格局絕不可能完全按美國的意圖發展,也絕不會是美國一家獨霸的局麵。美國“一超獨霸”的局麵既是兩極體製打破後的必然現象,又是一個終將被多極體製所取代的暫時的曆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