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身居紅塵,依舊妙筆生花(1 / 1)

作者:若花滿溪

我連續幾個晚上躺在床上讀納蘭澤芸的文集《愛在紙上,靜水深流》,真的好為她的文筆所感動。

一個居住在上海灘、工作在上海灘的白領女士,一個處在大上海那樣的萬丈紅塵、滾滾紅塵、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世界裏的人,怎麼能夠每天晚上那麼有定力,那麼有耐性,那麼有悟性地寫出那麼美妙的文字?真是讓人佩服其定性。

在那樣的環境中,本該可以沒事喝喝咖啡,跳跳舞,KK歌,或者炒炒股什麼的,而她,我們的納蘭澤芸女士卻把書籍和筆墨作為自己精神上的伴侶,把讀書和寫作當作自己最理想的生活,把讀書和寫作當作人生最大的夢想。

她在書中說,那一年她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冬夜,驚覺離自己的文學夢想越來越遠了。於是,她在現實諸多事務的纏繞中,拾起丟下了多年的筆。如果換作一般人,肯定就懈怠了。普通人一定就會過著那種上上班、教教子、伴伴郎君的普通日子了。可是她不,她選擇了再次拿起筆來書寫文學。

人生有夢,愛拚才會贏。正因為她在現實的夾縫裏,還把讀書和寫作當作自己的夢想去追求,她才能夠寫出如此具有感性而又不失理性的優美文章。讀她的文章讓你口角噙香的同時,還能感悟到為人處世的道理,感悟到雖居浮燥世界而不失人的本真和純美的道理。

讀她的文章,你能夠體會到文字真正的美,不管是曆史典故,還是詩詞歌賦,都是信手拈來。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積累,沒有一定的博學強記,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她的文筆順暢流利,似行雲流水,讓人讀了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如果沒有長期地練筆功底,沒有長期地文字積累,沒有十年如一日地苦苦練筆,絕對寫不出那樣的文字來的。

讀了她的文字最讓人獲益的還不止在於文筆,而是在於她的文以載道。她的每一篇短文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闡明一定的接人待物、為人處世的哲理。她對生活這種超強的感悟能力,如果沒有平時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沒有豐富的閱曆,是絕對寫不出的這樣的文字來的。

讀完了她的書,我掩卷長思,愈思愈覺有味。

記得她那一篇篇勵誌文字,把一個個中外人士身殘誌堅者的故事講得那麼地生動、活潑而不失本真,不流於世俗的假、大、空。

如從小學習不好被退了學的愛迪生,長大後因被打而又雙耳失聰,可他依舊成了舉世聞名的發明家;貝多芬一個扼住命運喉嚨的人,在失聰的情況下竟然還創造出了那麼多的優美音樂;美國副總統拜登,出身農家,命運多舛,可他不為命運屈服,竟然創造了奇跡,當上美國的副總統。還有許多我們國內的成功人士的勵誌故事,在這裏我不能一一枚舉。

我還記得她的讀書感悟,寫得是那麼地深刻而有深度。

她寫路遙,把路遙寫成名作《平凡的世界》的艱辛曆程完全刻畫出來了;她寫讀張愛齡的小說,把張筆下的主人公因愛不成而終身厭情的形象勾勒出來了,還把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愛情經曆也給恰到好處地點評出來了。她寫讀豐子愷,寫讀李叔同,寫讀沈從文,把讀文的感受淋漓盡致地揮灑出來,讓讀過以上作家文字的人產生了感情上的強烈共鳴。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她的閱讀量的是多麼地豐富,她的文字積澱是多麼地深厚。

《愛在紙上,靜水深流》我隻是讀了一遍。由於個人閱讀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文筆有限,有許多感受和感覺我還沒有能寫出來。就以此不成熟的文字獻給身居紅塵尚能淡定寫作的納蘭澤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