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在自己手中的才是夢想(1 / 2)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千萬別擁有別人的夢想,因為別人的夢想一旦加於你身上時就成了期待。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使你總有奮鬥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希望。當我們不再需要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時候,我們就真的強大了。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佛用最淺顯的語句解釋了世界、極樂、淨土等這些繁雜浩瀚的大問題。我們可以從迦葉尊者的拈花微笑中讀懂這個道理: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世界。在佛學與現實的融合當中,歸結到生活裏,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夢想。這是最樸實的人生態度,樸實中透著平淡與真切。

人的生命是自己的,夢想也是自己的,如果把別人的夢想強行加持在自己的生命中,我們的整個內心將很難平靜,或許隻能作為別人的希冀而存在。如果隻是為了活給別人看,並為此改變自己,是非常悲哀的,也談不上有意義。

人生當中最好有一個明確而又清晰的夢想,使之成為前進路上的方向。這個夢想可以高不可攀,可以遙不可及,但一定要存在。人生之路到底如何,不需要攀比,更不必在意別人是不是認可,真心走下去,才會充實。當我們不在意他人的認可,也不需要對別人來證明什麼的時候,便真正的成熟了、強大了。

在夢想這條路上,沒有誰可以給我們做出任何安排。夢想在哪裏,夢想應該是什麼樣子,不問天地,不問他人,隻問我們自己!

半途而廢,一切皆空。

常聽很多人埋怨說做事情太難,成功是多麼不容易。其實,不是困難太多,也不是成功離我們很遠,而是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很容易就退縮,半途而廢。做事情往往不是因為困難而膽怯,而是因為膽怯而困難。困難,困在屋裏就難;出路,走出去就是路。當你覺得山窮水盡時,扛過去就又是一片豔陽天!

“不怕山高,就怕腿軟”,這是在藏區廣為流傳的俗語,卻充滿了從生活中積澱出來的智慧之光。很多人總是抱怨世事艱難,抱怨成功太遠,在埋怨山峰的高不可攀之前,還是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失去攀登的勇氣。

真正讓我們遠離成功的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我們對困難的畏懼以及“知難而退”的心理。人們總是因為困難無法跨越而退卻,卻不知正是因為我們的退卻而使困難加劇。當秋風乍起的時候,最先凋零的總是枯黃的那片樹葉;洪水衝刷之時,最先被卷走的總是鬆軟的土壤,而不是堅硬的磐石。所以說,困難之所以成為困難,完全取決於我們麵對困難之時的態度。昂首挺胸地迎難而上,再高的山峰也會在我們的腳下,半途而廢則一切成空。

沒有在泥濘中艱難爬行的經曆,沒有在層層疊疊的繭裏所受的束縛,就永遠不會領悟。每一個生命,注定要麵對外界賦予的艱險和困難,相對於這些,我們內心中的膽怯才是最大的攔路虎。

別在他人的風景中停留。

看到別人成功,很多人都隻顧著羨慕,而始終把自己當成了旁觀者。其實,任何事情隻要你去做,並且付出了努力,你也可以做得很好。我們要學會多和自己競爭,事情是不分大與小的,複雜的事情要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要認真做,認真的事情要反複做,相信成功會來找你!

與其羨慕他人的光鮮。

不如加快自己的腳步。

別因為在他人的風景中停留,而忘記自己的路。

走在自己的路上,遇到要遇到的人,經曆要經曆的事,這才是我們需要麵對的。生命這場戲,我們不能不參與。

人生中最大的競爭者是自己,在和自己競爭的過程中,別站錯了位置。一旦我們站到了觀眾席上,就等於是棄權,失去了比賽的資格。

在現實生活中,事情有大小之分,有繁簡之分,但每一件事都是一次考驗。用簡單的心態去麵對複雜,拿出“較真”的態度去麵對簡單,不敷衍,有耐心,認認真真地做好所有的大事小情,不斷給自己的人生打高分。

羨慕之心,人皆有之,而如果我們因此認為夢寐以求的東西在別人身上,則是危險的。清楚自己的方向,懂得取舍,即便一意孤行,也勝似茫然無措。

要對得起自己鮮活的生命。

逆境使人成熟,絕境使人醒悟。稻穗越成熟越懂得彎腰,人越懂得彎腰才會越成熟。不要把別人對自己的放棄,變成自己對自己的放棄。人生的日子都是越過越少,剩下的日子都是越來越重要。所謂順其自然,並非代表我們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後我們有勇氣接受一切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