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楊林對於蜀漢的軍隊,再也沒有了鼓勵。
雖然孫仁的旨意還沒有送達前線,但是楊林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理由,向蜀漢的軍隊發動進攻。
東吳眾將,都知道楊林是陛下的肱骨之臣,對於楊林的命令,自然沒有人說出異議。
東吳軍隊訓練有素,並且早有準備,而蜀漢的軍隊,無論是領導者還是普通的士兵,都沉溺在勝利的幻想中。
蜀漢軍隊猝不及防,被東吳的軍隊攻破,五萬軍隊,被殺得隻剩下一萬。
無奈之下,劉備隻能退兵,但是東吳的軍隊窮追不舍,一路上勢如破竹,從洛陽一直殺到了漢中。
劉備早已經被殺得氣急敗壞,直罵道:“汝等身為漢臣,竟然不知感恩,反倒是以怨報德!孫仁乃宵小之人,出爾反爾,為天下正直者所不恥,朕雖敗,但天下百姓,是不會饒過你們的!”
大勢已去,而劉備也隻能圖一些口舌之快了。
劉備率領著殘兵敗將逃回了成都,東吳的軍隊也隨之追來,圍困成都城,劉備受了刺激,一回到成都城就病倒了。
東吳軍隊圍困了成都城一月有餘,最終從成都城內傳來了劉備的死訊。
劉備死後,蜀軍開城投降,楊林一方麵安撫民眾,一方麵收拾蜀漢的大臣和將領。
自此,東吳稱霸天下的最大的兩個對手,曹魏和蜀漢,都已經繳械投降。
東吳軍隊班師回朝,孫仁出城十裏,迎接楊林和他所率領的軍隊。
三分歸一,東吳的皇帝孫仁,自然也是全天下的皇帝!
孫仁大賞群臣,對於楊林的封賞則是格外的豐厚,除了任命楊林為右丞相之外,還封了楊林為靠山王。
這本是孫仁為了褒獎楊林而給的封號,意為楊林是東吳的靠山,不過楊林在得到這個封號之後,還是覺得頗為詫異。
原來曆史在偶然中也有其必然,冥冥之中,定有天意在注定著什麼……
東吳平定了天下之後,孫仁並沒有遷都,都城仍然是建業,不過孫仁卻派了重兵去把守成都、洛陽、長安、許昌等城。
除此之外,楊林還建議孫仁加固北方的長城,以防止異族入侵。
楊林道:“陛下,今天下已定,寰宇之內,再無吳之敵手,但寰宇之外,異族虎視眈眈,不能不防,依臣之間,當加固秦長城,並再召集勞夫,將長城延長,此外,派人去封賞各異族的首領,許以好處,讓異族對吳稱臣,再暗地裏挑起各部落之間的爭鬥,好坐收漁人之利。”
楊林的建議,立即得到了東吳皇帝孫仁的讚同,孫仁便命可靠之人去落實。
楊林也送了一口氣,這一下,至少可保東吳百年的安穩。
當然,群臣所想的,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張昭雖然年邁,但是眼睛卻是雪亮的,也隻有他,敢在大殿之上說出孫仁最不喜歡聽到的話。
張昭道:“陛下,當今天下已定,但若要根基穩固,必要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但陛下尚未婚配,不知陛下可有意為吳誕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