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九生九世後的大團圓(全文終)(1 / 3)

就在蕭大老爺娶了章氏這一年的秋天,皇帝再一次因風寒臥床不起。雖說二十幾天後又在太醫們的攘治之下好轉起來,卻依然堅定了皇帝馬上立儲的決心。

消息傳到殷州蕭家時,皇帝立儲詔書已下。以後再見淳親王不能再稱呼淳親王、皇甫惜歌也不能再喚他十一哥,得稱呼太子了。

皇甫惜歌當時便鬆了口氣。立儲這麼迅速,並沒起什麼大風浪就定了,對蕭家來說是個好事。並不是說淳親王做了太子、蕭家便能沾上多少光,而是蕭家又能消停幾十年,至少這幾十年裏不再有樹欲靜風不止的隱憂。

至於皇帝再活上多少歲,惹得太子不甘做太子了甚至去逼宮請皇帝禪位,或是太子被誰陷害了再換個太子吧,那就不歸蕭家左右了。蕭家既不在朝堂,也不掌兵權,不用應對這些變數……

提起太子,便不由得想到墨兒快到產期了。作為墨兒的娘家嫂嫂,總該去送催生禮的吧,皇甫惜歌又實在不願去。太子已攜妻妾兒女住進東宮,以她的身份進宮倒是容易,可麻煩事兒也就更多了。要不請兩位姑姑替她回去看看?她又不舍得姑姑們太勞累。

正琢磨著這催生禮到底該送不該送,前院小廝來報,說是有快馬從京城來送信。吳媽媽問過那小廝,小廝說送信人已走,吳媽媽忙接了信快步送進正房。看了信的皇甫惜歌終於踏實了:“倒省得我跑趟京城去送催生禮,墨兒昨日生了個姑娘,母女平安。”

生個姑娘好啊。太子妃嫡出的哥兒才多大,兩兄弟踩著肩膀兒可不好。這孩子既是個姑娘又選了個好時候降生,必會深得太子疼愛。皇甫惜歌一邊低聲與吳媽媽聊著,一邊叫花黃服侍她換了衣裳,這麼大的喜訊,總得報與老夫人知曉才是。

吳媽媽又出去打發人去前院與大老爺和三爺報個喜,再折回到正房來,皇甫惜歌便請她帶些供品與香燭去一趟後麵家祠:“替太子側妃去給白芍姨娘念叨一聲。”

林氏與大老爺和離之後,白芍也算沉冤徹底得雪,再也不用背著那個攜了蕭家骨肉逃走的刁奴黑鍋了。蕭家的家規裏,隻要生了子女的姨娘,死後都有牌位擺在家祠一個小偏間兒裏受香火供奉的,隻因以往並沒有哪個姨娘離世,白芍還是家祠裏的頭一份,這也算了了墨兒一樁心願。

到了鶴年居給老夫人道過喜,老夫人也撫掌稱快:“咱們家這五姑奶奶還真是個會生的。隻可惜前幾日已經隨太子搬入了東宮,要不然祖母真想與惜兒你去瞧瞧這娘兒兩個。”

“祖母您忘了,太後娘娘千秋不是還有快一個月就到了?太後娘娘今年是整壽,還專門捎信來囑咐惜兒攜您一同回京城去呢。介時咱們既給太後娘娘祝壽,這娘兒倆也都快滿月了,說不得咱們還得留在京城過罷滿月宴才回得來。”皇甫惜歌勸慰道。雖說老夫人說是不能去瞧那娘兒倆,誰知這幾日會不會心頭惦記?

“可不是,瞧我這腦子,你前幾日還專門和我念叨過。”老夫人笑著拍了拍腦門兒,“整壽七十歲啊,也不知祖母能不能有這命兒也活到七十去,隻怕祖母不如你皇祖母福澤綿長啊。”

“瞧您說的,倒令惜兒無比愧疚了,難不成您是嫌棄兒孫與媳婦們不夠孝順?”皇甫惜歌對老夫人嬌嗔道:“惜兒都不怕說句大不敬的,您比太後娘娘福氣大。咱們不是早就說過,活一天笑一天才痛快!”

老夫人細細一想果不其然。單不說在這子女上福薄,就說當年十四五就進了宮,在那宮中一呆就是一輩子,雖說最終殺出一條血路做了皇後、之後又封了太後,到底不如她這個下嫁到蕭家的過得快活踏實不是?更不用提說就算太後年輕時也要與眾多女子分薄先皇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