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濟困、報恩,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韓信在困頓時得到那位老太太的接濟,並聲稱要好好報答她,這屬常理。韓信幫助劉邦平定天下,封了侯後,報答那位老太太,這是踐諾,是守信。自己許過的諾言,無論過了多長時間,都應該記得,也許你不經意間的一句諾言,對你來說早已忘記,但是對別人來說卻銘刻在心,所以說許出的諾言就一定要兌現。
“胯下之辱”說的是怎麼回事?
韓信的家鄉在淮陰,韓信年輕時,很多人都看不起他。淮陰街上有一個屠夫常對人說:“你們別瞧這家夥長著那麼大的個子,又好舞刀弄劍,其實他膽子小著呢!”
有一天,這個屠夫看到韓信從街上過,立即出來擋住他,叫道:“韓信,你要是有膽,就給我一刀;你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韓信聽了,很久沒有說話。看著屠夫那副趾高氣揚的樣子,他伏下身子,慢慢地從屠夫的褲襠下麵鑽了過去。滿大街的人從此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子太小,不是個男子漢。但是後來,韓信卻為劉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之所以甘心受這樣的屈辱,並不是沒有血性,而是想幹一番大事業,必須要保全自己。如果韓信是個莽漢,當時就會和那些無賴一拚,其結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他們殺掉,就是闖下大禍之後亡命天涯,那也就沒有以後的韓信了。
後來韓信被封為楚王,召見曾經侮辱過自己、讓自己從他胯下爬過去的年輕人,任用他做了中尉,並告訴將相們說:“這是位壯士。當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死他嗎?殺掉他沒有意義,所以我忍受了一時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業。”
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後來成為一個廣為流傳的典故,人們常用它來比喻那些為了幹大事而甘願受一時屈辱的人。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怎麼回事?
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裏當了個水兵。項梁死後,韓信跟隨了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壯,就讓他做了個小軍官。韓信數次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采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漢王劉邦到南鄭去後,韓信就投奔了漢王。漢王也隻讓他當了個小官。有一次,韓信犯軍法被抓了起來,就要被砍頭時,正值漢王部下一個將軍夏侯嬰經過,韓信高聲呼喊,向他求救,說:“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斬壯士?”夏侯嬰看韓信的模樣,是一條好漢,便把他放了,還向漢王推薦。漢王於是派韓信做了管糧食的官。後來,丞相蕭何見到韓信,言談中發現韓信很有才能,便很器重他,還多次勸漢王重用他,但漢王總是不聽。恰好當時劉邦手下的兵士們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都有人開小差逃走,心灰意冷的韓信也悄悄離開劉邦的軍隊,準備投奔別的起義軍。
蕭何得到他離開的消息後,也沒向劉邦彙報,隻是急忙騎馬去追韓信。劉邦得到消息,以為是二人逃跑了。過了兩天,蕭何和韓信回來了,劉邦又驚又喜,責問蕭何是怎麼回事。蕭何說:“我是為您追人去了。”劉邦大惑不解:“過去逃跑的將領有幾十個,你都不去追,為什麼單單去追韓信呢?”蕭何說:“以前逃跑的將領都是平庸之輩,容易得到,而韓信是難得的奇才,如果您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您就再也找不到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劉邦說:“那就讓他在你手下做個將領吧!”蕭何說:“讓他做一般的將領,他未必肯留下來。”劉邦說:“那就讓他做一個軍事統帥吧!”從此,韓信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位將軍。在後來幫助劉邦平定天下的過程中,他每戰必勝,立下了赫赫功勳。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使人們看到了蕭何為國求賢的一顆赤誠之心,看到了他識人愛才的伯樂精神,也看到了他那不嫉賢妒能、甘居人後的博大胸懷。
“背水一戰”是怎麼來的?
韓信被任命為大將軍後,屢立戰功,劉邦十分器重他。不久,項羽為平定諸侯叛亂,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境地,韓信向劉邦建議,出兵關中,與項羽爭奪天下,從此揭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韓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不到一個月就平定了關中。
不久,韓信又率軍攻打趙國。趙國的兵馬有二十萬,遠遠超過韓信。但是韓信大膽進兵,行軍到離趙軍三十裏處停下紮營。半夜裏,韓信選了兩千人的輕騎兵,命他們每人手執一麵紅旗,抄小路隱蔽起來,並告訴他們說:“一會兒趙軍看我們撤退,必然會全部出動追趕我們,你們就趕快占據趙營,把他們的旗子換成我們的旗子!”他又向將領們發放幹糧,說:“等戰勝了趙軍後我們來個大會餐!”眾將領都不大相信這樣能打敗趙軍,但又不敢違抗命令,隻得答道:“好!”韓信又派出一萬士兵作為先頭部隊,靠著水邊擺開陣勢。敵軍見此情景,全都大笑起來,因為背水設陣,沒有退路,這是兵家大忌,韓信居然犯下這麼愚蠢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