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壽終正寢(1 / 2)

華夏國,北京,某處保衛森嚴的四合院。

一位老人正躺在高大的梧桐樹下納涼。晚風徐徐,案幾上未壓嚴實的宣紙隨風搖曳。

空氣中飄蕩著張艾嘉的《60年代》,透過樹葉灑下的餘暉,依稀可見老人臉上一片安詳。然而仔細觀察,老人右手自然下垂,胸前放著一封書信,遺書二字躍然紙上。

老人此刻正微合著眼,默默地回憶著往事,仿佛又看見了自己匆匆的一生......

老人名叫何落雨,1942年10月2號,出生於南方的一個書香家庭,因出生時正在下雨,其父取諧音名落雨。

再過幾天,便是國慶了。如果是普通家庭,國慶節必是個全家團聚的好日子,可是誰讓何落雨年輕時不聽父母勸,嫁了當兵的,做了軍嫂,如今子承父業,一家子橄欖綠,在這個別人休息的日子裏,偌大一家子人,就剩自個這個孤老太太......

若是旁的老太太,一個人一定會覺得孤獨寂寞,但何落雨卻頗會打發時間,或看書,或侍弄花草,一個人好不自在。

何落雨小時候,忙著讀書學習,讀四書五經,學琴棋書畫;少年時,忙著鑽研西方科技文化;成年後,忙著搞科研;結婚後,忙著相夫教子;中年了,孩子長大了,又要忙著給孩子挑個合適的伴侶;老了老了,終於可以歇下來,能悠閑地享受時光,也才是最近幾年的事。

人生七十古來稀,何落雨知道自個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時日無多。品味一生,雖沒什麼豐功偉績,但好在家庭和睦,子孫爭氣,人生也沒什麼遺憾的了。

正如在遺書裏寫道的那樣: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幸福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青蔥般一去不複返的少女時光裏,有嚴父慈母教會了我人生在世生存的本事;在豆蔻年華裏遇到了成熟穩重的丈夫,為我遮風擋雨,一起走過漫漫人生路,一起贍養父母,一起生兒育女,好多的一起中,雖然你大部分的時候,都缺席了,但我依然覺得嫁給你是幸福的。

因為無論路途中有著怎樣的荊棘,你用你忠於祖國的心,忠於華夏大地的熱忱,在忠於我們的婚姻,我們的家。這樣就夠了,真的。母親說,一個女人一生中,在乎的不要太多,這樣容易快樂。

撫摸著我們親手建起的一磚一瓦,是那麼的親切,仿佛印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瞬間。我知道我的生命將要走到盡頭了,不知道人死後會是什麼樣子,做了一輩子的研究,終於可以親自實驗一回,很是期待!

孩子們,你們是我生命的另一種延續,不管歲月變遷,隻要血脈還在,就猶如母親還在世一樣,不要傷悲,好好的過生活。

記著,要像你們的父親一樣,做個忠誠的人,忠於這片養育了我們的土地,忠於家庭,忠於自己的心,因為這樣會讓你們快樂,母親希望你們都能快樂。快樂不是讓你們拋下責任,隻顧享樂,那樣你得到的隻是空虛;快樂不是讓你們爭權奪利,隻知得到,不懂回報,欲壑難填,總有一天填進去的會是你自己;快樂不是讓你們貪生怕死,罔顧恩義,那樣無論穿的多華貴,也挺不直腰杆。品德的敗壞,汙的不是你們的衣裳,而是你們的靈魂。

你們要牢記,生而為人,有為人的責任,聰明的人,懂得在各種規則裏,讓自己快樂,不要怕你們人生中的陷阱,作為父母,我們已經教會了你,如何識別陷阱的本事,至於你是要跳進去,還是繞開,那取決你自己生活的態度。

少時厭學,父親勸慰我,“閨女啊,這可是你將來的嫁妝啊,你不多抄一點,將來嫁妝寒磣了,被夫家嫌棄了咋辦?”。在母親的書房裏,放著母親一生的財富,現我將它們都留給你們。

首飾匣子裏是奶奶留給孫兒、孫女的房契,按照吾何家的家規,凡子孫年滿10歲,均可從家族長輩那裏繼承一間店鋪或田莊,用以教孩子們學習庶務。從今爾後,家族將不會再分給其財產,一切花用均需自己負責。你們幾個兄弟生不逢時,母親雖為你們置辦了,但並未交給你們,如今你們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就交給孫輩吧。

三個大箱子裏,是母親親手抄錄的古書,你們一人一份,就當紀念吧。這些書都是老祖宗千辛萬苦保留下來的,是一個家族,一個民族的財富,你們可以一人抄錄一份,以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