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聲當當響,烏鴉嘎嘎叫~”快樂的小和尚無憂一邊掃地一邊放歌。
“無憂,無憂,山下的鄭施主來了,師父讓我們去山上提點山泉水來泡茶。”
“好咧!”小和尚腿腳極快,一會兒就提著桶上了山。
清涼寺位於清涼山上。山如其名,清涼山每到夏天,漫山碧透,幽樹芳草,是納涼避暑的好地方。許多山下的施主們都會慕名前來,在寺裏小住幾日,聽智通師父講講經,說說故事。無憂看到施主們來的時候大多風塵仆仆,走的時候一個個神清氣爽,於是很佩服師父。但師父說,這些施主在紅塵中受的紛擾太多,自己不過來幫他們洗滌清爽罷了。無憂覺的師父謙虛了,因為師父說的故事是極好的,每次都讓無憂有所頓悟。無憂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師父一樣普度眾生。不過無憂才十九歲,剛剛成年而已,還是老老實實做著小和尚。
清澈的山泉水沿著山石緩緩滑落,流水中隨波而動著花瓣,舉頭仰望仰望天空,這裏自有一份獨特的通透。無憂很喜歡這種感覺。
無癡在摘果子。無癡是寺裏最好吃的一個,師父總歎息當初幫他起法號的時候是不是弄錯了。不過和尚們能有什麼吃的呢,所以無癡有時從山上弄些果子,或是下山時巴巴的望著賣水果的施主的攤子,師父們也不忍苛責。
“無憂,你看!”無癡噠噠噠跑過來,僧服的前襟兜了不少青青的果子。正是夏天,果子都還沒怎麼成熟。
“我們挑幾個稍微熟點的給師父師兄們帶回去吧。”無癡十一二歲,進來的也晚,是輩份比較小的和尚。
無憂說好,然後就著泉水把果子洗幹淨了。青青的果子上閃著水珠的光芒,晶瑩剔透,惹人喜愛,無憂都舍不得把它放進嘴裏。
路上無癡偷吃了一個最熟的果子,還硬塞給了無憂一個。無憂沒能經受得住誘惑,也吃了。回到寺裏,無憂把剩下的果子分給大家,給師父留了最大的。師父誇了他們,這讓無憂很羞愧。
人果然不能做虧心事,別人吃了果子都沒事,無憂卻拉肚子。半夜起床上廁所,好一會兒才出來,腿都蹲麻了。
月色如水,午夜獨灑清輝,透在寂靜的老樹,在牆上留下斑駁的參差的光影。空氣中氤氳著清涼的濕潤的泥土氣息,無憂第一次發現夜晚的清涼寺這麼美。
月亮正升到頭頂,玉盤一樣。無憂忽然發現月亮的光芒彙成一束,正好照在院子裏的一口古井裏。無憂跑過去,不知不覺,自己已經融入月亮的光華中。
午夜十二點,月亮正當空,今天是十五。
片刻後,月亮向旁邊移了一分,與古井對接的光柱消失了。月光重新普灑大地。
無憂卻不見人影。
早上五點,晨鍾照例敲響,一百零八下,回蕩山穀。
“師父,無憂不見了!”
“阿彌陀佛,無憂的佛緣很深,何處都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