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文化溯源 1.創業之初的艱難
再好的企業,也必定會有期艱難創業的第一步。海爾文化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最初的海爾企業文化起源是“13條製度”,管理的要義就是從實際出發,符合現狀的管理辦法從有效;不符合現狀的管理,目標再高也沒有用。
無論在什麼時候,采取激勵的手段,保障員工的利益,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都是重要的,如果員工能把個人利統一到企業目標的大環境下,讓其認識到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是員工利益的最大化的保證,讓員工無形中形成一種自覺意識,結果,員工會為了實現企業利益而努力工作,工作的過程中,理念逐漸成型,文化的雛形顯現。
背景與透視:
如今的海爾已經是一家具有強勢品牌影響力的全球化的家電集團,2006年全球營業額度139億美元;而在10984年12月,因為經營不善,這家企業已經虧空147萬元,麵臨倒閉的境地。上級讓張瑞敏接受“青島電冰箱總廠”,這之前主管部門一年派去三任領導,都沒有呆住。迎接張瑞敏的是堆積如山的管理問題,工廠一片狼藉。張瑞敏想: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要抓,但是要根據工廠實際來製定管理製度,於是他訂出了“13條製度”,其中最主要的兩條是“不準在車間大小便”;“不準偷拿工廠物資”。
上任之後,很快到了農曆的年關,過年,連工資也沒有錢發,更別提發“年貨”了!像這樣瀕臨倒閉的小廠,銀行是不願意貸款給他們的。但年怎麼過?想來想去,張瑞敏去工廠附近的大山村,找到了村支書,幾經溝通,最後到了臘月二十七,村裏終於答應借錢給電冰箱總廠。當時,廠裏的財務科長坐在沒有擋棚的三輪車的車鬥裏,頂著寒風,趕到5公裏外的李村信用社提回了錢,給每個工人發了工資,並且每人發了5斤帶魚。工人們興奮地奔走相告,每個人臉上都綻開了笑容,感覺新領導關心人,“他敢為大夥借錢過年,咱也要爭口氣,好好幹,掙了錢把錢還上!”工人這樣說!就在這股勁頭下,海爾開始了“要麼不幹,要幹就要爭第一”的創業之路。
行動指南:
在建立企業文化的初期,著眼實際,著手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