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聽到的皆是太子被廢,燕王黨人慘遭屠戮的信息。燕王一派在京城經營多年,關係盤根錯節,聲勢皆為浩大。齊王分封於邯鄲一地,擁兵自重,稱霸一方。二人雖為同胞兄弟,但並不和睦,經常針鋒相對。作為父親的大周興宗皇帝,素來疼愛二子,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割舍哪一部分他都不願意。
家國大政不是玩遊戲過家家,更不是團團坐分果果,而是你死我活,不死不罷休的殺戮。興宗雖立了燕王為太子,但狠不下心來為太子鋪平道路,始終猶猶豫豫,首鼠兩端。
齊王自小聰慧,深得父愛,兒時他曾患重病,奄奄一息,為子一命,興宗日日夜夜向上天祈禱,甚至屈尊親訪郭子嘉郭天師,求得靈丹妙藥,硬是把兒子從死神手裏搶了回來。有了父親的寵愛,齊王膽大包天,屢屢壞了大事,卻往往化險為夷。而他的承歡功力,宇內他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尋美女,探奇珍,奉佳肴,每年總變化著心思討父親的歡心。
相形之下,燕王嚴肅得多,他考慮的是家國天下,他惦記的是國計民生。他很清楚齊王是一顆日益膨脹的毒瘤,他未嚐不想削藩,將弟弟的勢力連根拔起。然而由於父親的掣肘,他竟然對弟弟的咄咄逼人無能為力。隻好暗自蓄力,等候良機。
誰知近日,突厥來犯,敵人來勢洶洶,興宗指派大將軍薑爽應戰。薑爽是燕王的最大支持者,亦是燕王的嶽父。薑爽一去,燕王後防實力難免下降,給了齊王可乘之機。
齊王借口入京侍候患病的興宗,讓500死士喬裝打扮成腳夫,加上請來高人作法,殺了燕王個措手不及:挾持興宗逼迫父親重立太子,襲擊東宮,大開殺戒。
心言和葉青青相伴而行,為的是幫葉青青尋回父親。看路人行色匆匆,攜老扶幼逃離天寧。隻因許多人見京城大門盡閉,又聽聞薑爽班師回朝勤王,一個個擔憂煙塵滾滾,殺錯良民,紛紛尋異地避難。心言和葉青青逆行赴城內,好心人還紛紛勸阻。
但葉青青心意已決,這是做女兒的最後唯一能做的事情。生要見人,死要見屍,這是她的心願。誠然,單憑她自己,此番行程無異於以卵擊石,自投羅網。但是有了心言,她卻無所畏懼。
從避難所出來後,她竭盡全力去了解心言的真實身份。心言倒也不再隱瞞,道出實情,明說自己是岱輿山上的仙人。他願意相助,不過強調事成之後,他不想被牽扯其中,而是會遠走高飛,到大食、波斯、東瀛遊曆。葉青青激動不已,百感交集,哭成了淚人。心言勸了老半天,才讓她止住淚水。
事不宜遲,草草安排了家人,葉青青便扯著心言上了路。由於心言仙術水平有限,不能帶人騰雲駕霧,兩人又都不會騎馬,隻好步行前往。六歲孩童腳太短,心言幹脆化為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小孩畢竟還是小孩,相貌一改變,心言便要求對方叫自己哥哥。兩人在稱呼上糾結了半天,終於以葉青青大獲全勝而告終。
一個是岱輿山上的老頑童,一個是大地主家庭的千金小姐,兩人在社會閱曆上都是半斤八兩,一樣的稀缺。但是葉青青終究是凡人,耳濡目染,對基本的為人處世遠勝於心言。所以出門,在外,該做什麼事情,全由葉青青做決定。
於是,葉青青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迷了路。
“你看你看,枉費還老是進城見你伯伯,現在你走到哪裏去了?你這路癡!”
“天寧這麼大,單是城裏就分外城和內城。我家住在郊外,哪裏能分辨得那麼清楚。進城的時候,我都是坐轎子的,又不用管方向。”
“你還狡辯!呀,呀,有話好說,別踩小孩的腳。”
“我都叫你別踩。”
“那你還報複我。”
兩人一邊找路,一邊鬥嘴,花了大把時間,卻離京城越來越遠。結果等他們懂得找別人指明道路,卻已經是黃昏。
走了一天,葉青青疲憊不堪。心言看在眼裏,找借口說自己累,要求休息,明日再赴京城。
到附近的村子裏借宿,村子裏都是大門緊閉,家家戶戶聽了謠言,逃難去了。兩人逛了一圈,居然沒有找不到一點食物。葉青青身上兜了一小袋金葉子,此時卻沒有用武之地,不禁氣餒。想起昔日的家庭溫暖,又想到如今風餐露宿,肚子饑餓難耐,不由得啜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