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_當務》篇曾說“堯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之意湯、武有放殺之事五伯有暴亂之謀”它的背景是堯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流放而將位子傳給了舜。舜的繼母一直想殺了舜好讓自己的親生兒子象得家財象沒將舜殺了反而死在自己的陰謀之下繼母因而自殺。禹一生娶了十多個姬妾湯一直向夏桀進貢美女、珠寶夏桀沉溺於酒色湯脫不了幹係。湯得了江山之後沒有殺夏桀而是將他流放湯的兒子太甲時夏桀作亂被誅。武王攻下朝歌後沒有殺了紂王的兒子而是將他封在宋地最後導致管、蔡之亂周公花了三年時間才平息這場戰亂。堯、舜、湯、武都被後世奉為聖人但就算是聖人也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也就是那句老話——人無完人。但如果深究起來難免會讓人想起一個比較悲涼的詞——成王敗寇。如果舜不是一個有德行的帝王那麼後世會如何評價堯?如果象殺了舜那麼曆史又會如何評價舜?
曆史是真的不能假設的否則會有許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推論。
馬是個曆史人物既然是人那麼就有自己的缺點有自己的悲哀但最令人感歎的是他是一個失敗的曆史人物這就注定了他在後世還被一些人唾罵。馬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或者說在1enthuang心中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曆史人物?讓我慢慢道來。
毛澤東曾說過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是農民問題↑明確的說應該是流民問題≥觀兩千年的中國王朝興替史無論是秦末的大澤鄉起義還是西漢末期的赤眉軍起義無論是東漢末期的黃巾起義還是唐朝末期的黃巢起義無論是北宋的方臘起義還是元末的韓山童、劉輔起義無論明末的李自成起義還是清末的太平天國起義都在印證一個道理——“流民興則王朝亡王朝興則流民亡”。而這裏說到的“黃巾起義”卻和馬一生的命運息息相關。
“黃巾起義”是一次席卷全國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萬千流民蟻聚蜂隨一月之間青、徐、幽、翼、荊、兗、豫“七州二十八郡同時俱”人數過百萬起義浪潮席卷中原及長江南北大片地區。但受宗教思想役使的流民根本看不清到底是什麼令他們受苦受難將心中的怨氣全在了儒家思想上♀些原本是土地兼並受害者的流民將矛頭對準了所有的讀書人所過之處大肆焚燒儒家典籍肆意屠殺士林階層。他們不會明白一種思想是不會殺人的殺人的是閹割一種思想為其服務的人。而這種飲鴆止渴一時之快的行為一半是自的一半是以張角為的領導階層縱容的最終導致即將分崩離析的東漢王朝各階層的一次空前的大團結聯合起來對“黃巾起義”進行鎮壓。對“黃巾起義”的鎮壓非常殘酷出身“黃巾”的不是被誅九族就是一村全部屠殺。
當屠殺者殺掉眼前最後一人環目四顧時愕然現遙遠的漢中還有一個“黃巾”的同黨——張魯。
張魯的祖父張陵順帝年間(126-144)在四川一帶修習天道“造作符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世稱“五鬥米道”∨陵從鵠鳴山出山後(一傳是西山鵠鳴為其師)自稱受道祖老儋寵召封其為“天師”所以後世道教徒又稱五鬥米道為“天師道”也就是如今港台鬼片中常提到的“龍虎山張天師”的先人。當時“五鬥米道”奉為經典的一是《道德經》二是《太平洞極經》∨衡、張魯傳教的一些措施如教人有病思過、置義舍、禁酒等等都與後世源自《太平青領道》的《太平經》經義相符。《典略》說“衡法略同張角”因此五鬥米道和張角的黃天道兩者可以說同出一源。
張魯並不是一個有大誌的人他獲得漢中以後一直沒有向外侵略的意圖或動作。但黃巾之亂給當時的士大夫階層留下的印象太深對於這個神秘的隱者外人揣測不斷。“空穴來風未必非有其事”終於有好事者扇起了風點起了火。
公元197年即建安二年鍾繇打著朝廷大臣的旗號率三千軍馬向關中進。為了防止關中諸將攻擊很早就開始派人造輿論說此次進長安是為了討伐張魯。
鍾繇自幼聰明好學長大後鍾繇成為文武全才的奇才文的方麵鍾繇精通史學、易學並皆有建樹鍾繇的書法唐以前稱為“天下第一書”王羲之尚在其後。武的方麵主要是學習兵法和劍法史載鍾繇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代人可能以為古代的文人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之人其實不然。宋以前的文人皆遵從孔子所訂下的“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一身而兼備文武才略如屈原衛青馬援馮異諸葛亮範仲淹辛棄疾陸遊嶽飛等無不是文武雙全☆典型的就是李白不但是千古聞名的詩仙更是一代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