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緒論:經濟強省與金融服務(1)(1 / 2)

一、改革開放已使浙江成為全國經濟大省

地處中國經濟最為發達區域之一的長三角南翼,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曆史機遇,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浙江省無論是總量指標,還是從若幹分項指標來看,無論從國內比較來看,還是從世界範圍看,都已成為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經濟大省”之謂當之無愧。

(一)從整體比較來看,浙江經濟總量名列前茅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2009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22832億元,浙江的經濟總量在全國僅次於廣東、江蘇、山東之後位列第四,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省。從縱向比較來看,浙江經濟總量從2004年的11648.7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3377.75億元,總體規模上實現了五年翻一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296.3倍,年均增長10%。其中,1979年至2009年年均增長13%。

從分項指標看,浙江經濟實力快速提升

作為外向型經濟特征顯著的省份,2009年浙江對外貿易總額和出口總值在全國均列第四,淨出口值則僅位列廣東之後排名第二。在2004年經濟總量躍上萬億元大關後,2005年浙江經濟又闖“五關”,人均生產總值突破3000美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突破10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元。到2009年,多項指標躍上新的高度:人均生產總值突破6000美元,為6490美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突破2000億元,已達到2041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4000億元達到4122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達到2142億元,進出口總額達到1877億美元。

二、浙江將推進從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轉變

(一)人均指標躍上新台階,體現由大到強轉變的強勁動力

1.從國內比較來看,浙江人均GDP水平居於全國前列

浙江人均GDP由1949年的72元增加到2009年的44335元,列上海、北京、天津三個直轄市之後,居全國第4位和各省區第1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107.7倍。其中,改革開放31年年均增長11.8%,是國內各省(市、區)中人均GDP增長最快的。

2.從世界範圍比較來看,浙江屬於上中等收入地區

2005年浙江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09年達到人均6490美元,排名靠前的杭州和寧波則分別達到9292美元和8653美元。預期在“十二五”末期,浙江人均GDP將有望突破1萬美元,屬於上中等收入並接近中等收入國家的收入上限水平。

(二)結構指標漸進優化,展示由大到強轉變的實際效果

1.從國內比較看,浙江產業結構調整速度較快

浙江的三次產業結構從1978年的38.1:43.3∶18.7調整為2009年的5.1∶51.9∶43,第一產業占比下降了3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占比上升了8.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調整速度較快。

2.從國際比較看,浙江的產業結構變動也不慢

1955—1985年間,日本的產業結構經曆了較快速度的調整,日本第一產業30年比重下降了17.5個百分點,浙江(1978—2008年)下降了33.0個百分點,比日本多下降15.5個百分點;日本第三產業比重,30年上升了19.7個百分點,浙江(1978—2008年)上升了24.3個百分點,比日本多上升4.6百分點。就時間進程與日本比較而言,浙江不存在三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滯後問題(卓勇良,2010)。

(三)從動態比較看,浙江經濟由大到強也麵臨挑戰

1.從增長速度看,浙江優勢正在逐漸失去

浙江近年來(2005—2009)經濟增長平均速度居於經濟規模最大五省的第三位,年均增長13.5%,而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2009年,增速為8.9%,列五省之末。盡管2010年前三季度浙江的增長率又快速恢複到12.6%,高於全國10.6%的平均水平,但是總體而言,浙江經濟快速增長的優勢已不再顯著。

2.從經濟結構看,浙江經濟對外需依賴大

浙江經濟過渡依賴於出口的現象比較嚴重。從進出口總額來看,浙江僅為廣東的1/3,江蘇的3/5左右,但是從淨出口規模來看與廣東基本相當,超過江蘇,淨出口額占GDP比重更是遠遠超過了廣東和江蘇,位列第一。這種過度依賴外需的結構使浙江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的衝擊最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