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張老照片(1)(1 / 2)

看著劉俊山,我雖然沒有表態,但是我知道劉俊山的提議已經打動了我,別的不說,就是他說的秦嶺也在北緯三十度這條線上的原因,也會打動我。

其實我原本以為離開了部隊,就再也不會跟這條神秘的緯度線打交道了,沒想到命運總是那麼的願意捉弄人,我現在隻是倒個鬥,也都會遇到這條令我欣喜、傷心、恐懼的緯度線。

我把手機放了起來,決定不再跟大彪那邊通話了,對劉俊山說道:“這樣吧,地圖我拿著了,明天你到我的店裏,我給你拿二十萬現金,你也知道幹我們這行的支票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而且還容易留下‘痕跡’。”

劉俊山聽到我的話,似乎沒反應過來,頓了片刻臉上露出了笑容才說道:“好好,不過按照規矩我還是先拿十萬,剩下的十萬等你們回來了在決定是否給我。”說著劉俊山他就小心的把地圖卷了起來,然後再次用塑料包好,放在桌子上。

這時劉俊山又說道:“我給你們列了一張注意事項和可能會用到的登山工具,因為秦嶺可是地理環境極為嚴酷的峻嶺,很多地方地勢險要,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還有這份地圖我準備了兩份,這一份你們拿回去仔細的看一看,還有一份我用防水的硬板塑料包裝好了,因為秦嶺裏麵潮濕的氣候會使得普通的紙質地圖容易浸水,一旦沒了地圖你們就容易失去方向。”說著他就從隨身帶來的包裏,拿出一張硬板塑料的地圖,差不多有A4紙那麼大,就在他拿出這份地圖的時候,一張白色明信片一樣的東西順手被他從包裏帶了出來,掉落在地上。

我彎下腰,把那張明信片一樣的東西撿起來,發現那是一張老照片,上麵有十個人,似乎是在一個過去的土坯房前拍下的。照片下麵有著一行字白色的,一九六九年,黃河第八考察隊。

就在這時我感覺到照片好像有一個非常熟悉的臉,以為自己隨便的用眼神掃過去的時候,看錯了。但是當我仔細的看著照片中,站在人群後麵的那個好像是微笑的年輕人的時候,我瞬間就有些懵了。

因為那個微笑的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我的戰友肥皂。

黃河考察隊?我看著這幾個字,好像想起來了什麼,記得在潘家園的舊報紙堆上看到過的一篇新聞,好像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期間,有十幾支眾多專家組成的考察黃河的隊伍,他們從黃河的入海口開始,沿著黃河的兩岸一直向內陸考察,其主要目的是考察黃河的水文地理和生態環境,然後把沿岸考察的內容寫成文字,和當地的地方誌進行對比,來尋找治理水患的最佳方式,其實那個時候主要是為了建立水力發電廠。現在的三門峽大壩就是在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

考察隊分成十多隻隊伍,每個隊伍都由十個人組成,考察隊的每個人分工非常明確,但是有一隻考察隊順著在河南境內考察期間莫名其妙的失蹤了,而且還是整個考察隊所有成員全都失蹤了。當時所有考察隊都是由北京軍區負債和管理的,整支考察隊全都失去了聯係,軍區立刻派出搜救隊伍,但是搜救隊伍沿著黃河兩岸把整個河南境內全都搜尋了一遍,全都未能發現考察隊的蹤跡。後來軍隊把整個河南境內黃河流經的城市及鄉村,進行了地毯式的搜尋,都未能發現考察隊到底去了哪裏,不過最後那件事被認定,考察隊集體淹沒在黃河裏,屍體也沉入河底了。

“怎麼了?”劉俊山這時突然對我說道,把我從愣神狀態喊了過來。

我拿著照片看著他說道:“這照片你是從哪裏得到的?”

“是我母親留下的,也是我擁有的唯一一張父親的照片。站在最前麵帶著眼鏡的那個就是我父親劉長林。”劉俊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