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個叫祈村的地方(1 / 1)

大唐太宗年間盛世,長安城,乃天下第一繁華城市,威震海內外,四方來朝,各國使節絡繹不絕,更見各處商隊往來穿梭,說不盡的繁華熱鬧。

太宗二十一年春,整個帝都人來車往,熱鬧非常,原來是趕上宮裏三年一度選秀。整個帝都乃至整個大唐,上至王侯將相、朝廷大員,下至販夫走卒、市井民婦,最近茶餘飯後都津津樂道,完全沉浸這個話題中。無非是誰家女兒長得俊,誰家娘家勢大,家中官至一品大員,帝皇選秀,非同小可,多方勢力盤根錯節,又有多少家境一般的人家都指望一飛衝天。這個階段長安個茶肆酒樓幾乎家家客滿,都是各路待選秀女和陪同家人仆役,好不熱鬧。一派天都繁華盛世。

此刻在距離長安千裏遠的南方一處山脈,山清水秀,然曲曲折折山路延伸處,層層瀑布隱於山間,此處後人名喚五溪瀑布,山喚大鷹山。在這大鷹山深處,隱隱顯露出一片毛竹吊腳樓,自成一村落,據縣誌記載,該處叫祈村,名字出處已經無從考證,傳言乃春秋戰亂吳王後裔避難於此,又有傳言當年西施浣紗於五溪瀑布水邊,乃一支分支入山覓得一地,遂建樓於此地,日久自成一村落。

祈村共有上百戶人家,男耕女織,由於此處地方氣候四季分明,物產算豐饒。然村子處於南方山中,南方多雨潮濕,雨多後山中易出現瘴氣,且毒蟲毒蛇等毒物甚多,所以雖年代久遠,然人口並不茂盛。幸村裏有代代相傳巫醫,能處理很多蟲叮蛇咬,瘴氣入體,邪氣侵體等事務,同時能占卜來年氣象和收成。

在祈村有一方姓人家,人丁單薄,到這一代家裏就一個十三歲的少年,上有一七旬祖母,平時祖孫兩相依為命,靠著村裏的接濟,少年進山捕獵,勉強為生。

少年姓方,單名一個青字。這日天色晴朗,早上起來後挑完水、劈完柴,用昨夜灶裏剩下的冷飯加水煮開,從屋後山坡上挖了顆鮮嫩的新筍,再掏出藏在屋門簷下一口土缸裏的半條野兔腿,兔肉切絲,鮮筍剝皮洗淨切丁,放於煮開的粥裏,約莫半支香的時間,滿屋內飄香,小半鍋鮮筍兔肉粥燒好。少年把粥熱騰騰盛到兩個有微小裂口的碗裏,然後端上熱水,給奶奶洗漱幹淨,片刻後祖孫兩到桌上,開始吃熱騰騰的鮮筍兔肉粥。

這一日,也是朝廷選秀前三日,少年和往常一樣,早起,挑水、劈材、準備好早飯,喚醒唯一的親人,洗漱完畢祖孫一起吃飯。然後把鍋碗洗淨,灶台搽幹淨,進房。每日這個時候,少年會先去準備一把削得薄如刀片的竹片放進一個布兜,一把胡楊木做成的弓,幾隻羽箭,兩把樸刀。腳上套上一雙已經看不出什麼動物的皮靴。

這一切,十三歲的少年神色寧靜,不急不緩,有條不紊,最後出門的時候往懷裏塞了兩塊幹糧。少年神情平和,如果不是從跟成人比顯得單薄的身材,怎麼看都不似一個才十三歲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