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參考文獻
1. [日] 池田信夫.失去的20年.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 戴炳鋒.日本手機電視高速發展啟示錄,2009.
3. [日]稻盛和夫.六項精進.中信出版社,2011.
4. 龔捍真.論手機電視在突發事件中的作用.《中國傳媒科技》,2012.
5. 會社四季報1999、2000年,東洋經濟新聞社,2000.
6. [日]井上篤夫.孫正義眼中的新未來.鳳凰出版社,2012.
7. [日]井上篤夫.孫正義傳.鳳凰出版社,2012.
8. 李黎.優衣庫如何利用SNS做推廣?.網易科技,http://tedn.163.com/11/0321/09/6VLDHI1300094913.html,2011.
9. 劉興亮.日本手機電視的商業運營介紹,Liuxing liang.blog.techweb.com.cn/archives/979,2009.
10. 日本總務省.平成17年(2005)情報通信白皮書,2005.
11. [日]三木雄信.孫正義的頭腦.中信出版社,2012.
12. 手機社會白皮書 Mobile·Communication 2012-13,NTT DOCOMO 移動社會研究所,中央經濟社,2012.
13. 田中景.國企改革之鑒:日本的經驗和教訓.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14. 野村綜合研究所.オタク市場の研究.東洋經濟新報社,2005.
15. [日] 野口悠紀雄.日本的反省.東方出版社,2013.
16. 張培嵐.國泰君安研究報告.智能手機注入活力,打造新的發展道路—NTT DOCOMO最新財報及業務分析,2012.
17. Forerunner of mobile Internet, imode is fading in Europe.紐約時報,2007.
18. Imode Slow to Catch Europes Fancy: Battling for Hearts, Minds and Thumbs,紐約時報,20030526.
19. Mission Impossible: How Rakuten Billionaire Hiroshi Mikitani Plans To “Beat Amazon”,Forbes,2012924.
20. The Mobile Internet Report,Morgan Stanley,2009.
21. 《財富》雜誌中文網,http://www.fortunechina.com.
22. 日本Impress網站,http://ktai.impress.co.jp.
23. 日本IT綜合信息門戶,http://www.itmedia.co.jp.
24. 日經技術在線,http://china.nikkeibp.com.cn.
移動的帝國日本移動互聯網興衰啟示錄主要參考文獻致謝
在撰寫本書過程中,作者團隊得到了野村綜合研究所日本團隊的大力支持。特別感謝北俊一先生在其中的大力相助。
北俊一先生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通信行業專家,現任野村綜合研究所ICT·Media產業谘詢部的GM·擔當部長,在日本著有大量通信行業的研究著作,同時也是日本通信行業政策製定的智囊團成員之一。北先生利用其在日本通信業界巨大的影響力,為我們深入日本三大運營商、互聯網巨頭企業進行高層訪談做了大量的約訪工作。北先生具有豐富的學識和對日本通信和互聯網產業深刻的認識,在撰寫此書的過程中,也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觀點和有價值的資料。在此,本書撰寫組對北俊一先生致以萬分的感謝和敬意。
野村綜合研究所日本團隊的其他成員也對此書的最終成稿提供了不懈的努力。ICT·Media產業谘詢部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數據和研究成果。同時還要感謝:野村綜合研究所ICT·Media產業谘詢部上級顧問田中大輔、主任顧問鈴木良介、主任顧問工藤憲一。他們都是各個行業在日本的資深專家,著有大量的研究著作。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為我們貢獻了寶貴的研究成果。我們最終得以成書,以上各位同仁居功至偉。
《21世紀經濟報道》的領導為本書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包括江藝平、沈灝、劉暉、符定偉、盧愛芳等領導,都對我們去日本調研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在這個時代,很少有這樣的媒體還在一直堅持最高品質的新聞產品。沒有他們的支持,就沒有這本書的誕生。
本書的許多內容曾經在《21世紀經濟報道》刊出,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讀者的良好反饋成為我們寫就本書的最佳動力。
著者
引子 新黑船來襲
公元1853年7月8日,日本嘉永六年六月三日,一批巨大的軍艦突然出現在日本扼守江戶灣要衝的浦賀近海,船上的大炮瞄準了岸上的炮台,隨之而來的是300名全副武裝的美國士兵在此登陸。
在幕府統治下封閉了幾個世紀的日本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軍艦。這是由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馬修·佩裏所率領的4艘戰艦,奉美國總統菲爾莫爾之命前往遠東,與日本商談開國問題的艦隊。這些軍艦的船體全部被塗成黑色,又像怪獸一樣不斷噴出漆黑的濃煙,發出轟鳴,所以被岸上那些震驚的日本人稱作“黑船”。
“黑船”到來的當天夜裏,江戶城一片混亂,武士們忙於備戰,城外大小寺院內鍾聲齊鳴,婦孺淒厲地哭喊,有錢人準備逃往鄉間,更多的人擁進神社,擊掌禱告神靈,乞求“神風”再起,摧毀“黑船”……
但拿著大刀片的日本武士很快就慘敗在擁有堅船利炮的美國人手上。
第二年,日本在美國武力脅迫下,被迫和美國簽訂了《日美神奈川條約》不平等條約,兩個月後又追加簽訂了《下田條約》。西方各國聞訊後紛紛前來要求簽訂類似條約,日本從此被迫打開了國門。
奇怪的是,佩裏率領艦隊粗暴地踢開了日本的國門,但日本人不僅沒有把他當作侵略者,還將其作為開國的恩人來紀念。
正是在佩裏艦隊打開日本國門後,日本開始了痛苦但卻影響深遠的明治維新,並開始吸取外來世界的長處,才有了今日日本世界強國的地位。
為紀念佩裏,日本人不僅在橫須賀市建立了一座佩裏公園,還在當年美國黑船登陸的地方,樹立了一座紀念碑,上麵有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親筆手書“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培理上陸紀念碑”。 在佩裏公園,每年都要舉行民間自發開國紀念活動——“黑船祭”,其中佩裏被當做英雄一樣受人們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