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一部研究企業管理的著作是我多年從事國企管理工作的衝動之一。
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我有機會接觸大量企業管理熱點、難點問題;有興趣了解大量企業管理案例與前沿理論。隨著閱曆的增加和學習的深入,思考研究的企業管理問題和形成的自己的管見也越來越多,並且膽大妄為地希望能與同行們交流、探討這些新信息、新知識與新思想。尤其是近幾年在從事外經業務中,經常遇到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的博弈或碰撞,在所有這些質量獎計劃中,對我觸動最深的有美國馬爾科姆·波多裏奇國家質量獎、歐洲質量獎和日本戴明獎。於是,撰寫一部研究當代備受推崇與讚譽的世界企業先進管理模式—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衝動有了,思路也清晰起來。此後,我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廣泛了解美國馬爾科姆·波多裏奇國家質量獎的實施情況和我國的《卓越績效評價準則》與《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指南》對該獎的學習、借鑒、轉化的情況;比較研究近年流行的多種管理理論、管理模式的優劣之處;收集整理大量相關企業管理案例……今天,在本書出版問世之際,心中百感交集,既有了卻心願的興奮,如釋重負後的輕鬆;又有等待讀者和專家學者打分評判的期待與不安;更有獲得教益、幫助與支持後的感激之情。
本書撰寫過程中,參考、借鑒了眾多中外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本書所列參考文獻的成果。除此之外,本書還從因特網上借鑒引用了一些資料,限於條件雖未能一一注明,但本人對這些作者的智慧與勞動始終心存感激。特別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周中華先生的出版編輯團隊,以他們對當代世界企業管理發展新趨勢的敏銳洞察與把握,和對讀者與作者高度負責的精神,在其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以較快的速度完成了本書的編輯工作。在此還要感謝鄭州大學商學院許聖道院長、劉麗老師,以及與我朝夕相處並活躍在河南經濟管理研究前沿的杜文君、李濤、菅明軍等專家學者。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太太趙淑紅,文中參考的外文資料均由她翻譯整理。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與錯誤,希望讀者、專家學者與同行給予指教。
2007年8月於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