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立即返航(1 / 2)

上午9時,甘岩機場主控室。

張翰部長:“命令‘閃劍一號’起飛。”

指揮員進入讀秒,“9、8、7、6、5、4、3、2、1、0,起飛。”

機場主飛行跑道上,“閃劍一號”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機尾兩隻圓形的排氣筒冒出白色煙霧,機頭和雙翼下巨大的輪胎,緩緩地向前移動,僅僅十多秒後,排氣筒噴射出火紅的烈焰,一下子將飛機向前推進。

飛機加速向前,機頭抬升,飛向空中。

於此同時,在甘岩機場五百公裏的臨泉草原,幾架直升機和救護車早已停在那裏。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兩個海域,也有幾艘艦艇停泊在那裏,艦艇的停機坪上,直升機的機翼轉動著,隨時準備起飛,執行搜救任務。

按照空天飛機的運行規律和常識,原本並不需要在草原、海域設置著陸點,因為空天飛機並不像其他太空飛行器那樣,借助火箭發射,它能像一般飛機那樣,在固定機場進行起降。但為了穩妥起見,防止一切意外事件的發生。“閃劍一號”的駕駛艙設計為兩個獨立的、類似宇航員所乘坐的太空艙。

這兩個昆侖國自主研發的太空艙,設計的頗為巧妙,既能讓飛行員在正常起降過程中,向一般戰鬥機飛行員那樣自由進入和出來,也能在緊急情況下,駕駛艙作為一個獨立的太空艙從空天飛行器中分離出來,直接進入大氣層,像航天員一樣返回地球。

按照這樣的設計理念,在當代科學技術還遠遠不能保證空天飛行器的各項技術的圓滿情況下,將人的生命作為保障的第一要素考慮是非常必要的。

甘岩機場的主控室,大型電子屏幕上,一個紅點在網格狀的地形圖中閃爍。一排排計算機在傳輸著各種數據。

張翰部長等首長和王浩的眼睛緊張地盯著電子屏幕。

“閃劍一號”各項目指揮員不斷上報各種情況。

“推進係統正常。”

“液壓係統正常。”

“氣流正常。”

“飛行員指標正常。”

…………

遠在東南沿海的“南西二號”也密切關注著甘岩上空的天文情況,隨時向主控室報告。

“閃劍一號”快速地爬升,很快就達到2萬多米,這個高度對於一般飛機來說,已經到了極限,但對於空天飛機還處在進入太空前的準備階段,按照預定計劃,“閃劍一號”爬升至10萬米高度後,應作適應性飛行半個小時,然後開啟飛行器前部的助力燃料,機頭垂直,進入太空。

半個小時的適應性飛行,以“閃劍一號”的飛行速度,也已經飛越了好幾個國家。按照慣例,進入別國的領空,事先應該通報,所以“閃劍一號”選擇了繞飛,也就是螺旋式飛行,待臨近太空時,再作水平飛行,有效地回避掉了這種慣例,因為在國際法中,領空僅限於太空之下。太空之上屬於全人類共享的領域。

但是,有兩個並沒有涉及領空界限的國家,在“閃劍一號”進入三萬米高空時,就已經偵查到了昆侖國的這次試飛行動。

這就是紐頓國和聖堡國,當然他們無法知道“閃劍一號”試飛的具體細節,卻為昆侖國在航天領域技術的飛速發展驚愕不已。

上午,10點09分50秒,一個重大時刻就要到來,這是檢驗“閃劍一號”試飛成功與否的關鍵標誌,按照預定計劃,10點10分,“閃劍一號”在完成適應性飛行後,如機上的各項指標正常,將啟動機頭下部的助力燃料,以音速的兩倍以上速度進入大空,這也是這次試飛最重要的課題。

主控室牆上的電子鍾顯示的分秒在跳躍,張翰部長和王浩還是不斷提腕看表。

指揮長:“‘閃劍一號,閃劍一號,飛行各項數據是否正常?聽到請回答,聽到請回答。’”

指揮長的話筒裏沒有回應,大廳裏寂靜無聲了幾秒鍾。

10點10分,揚聲器中出來王飛的聲音:“報告指揮長,‘閃劍一號’各項指標正常。”

指揮長拿著話筒,看了看張翰部長,然後對著話筒大聲地說:“命令你立即開啟B型助推裝置。”

王飛:“明白。”

王飛:“B型助推裝置開啟成功。”

電子屏幕上的紅點一下子加速了運行的速度。

大廳裏想起了鼓掌聲,張翰部長和王浩緊緊地握著手,然後他們走向其他科研人員,一一和大家握手以示祝賀。

突然,主控室的揚聲器傳來讓人震驚的消息,電子屏幕上的紅點暗了下來,不再閃爍。

揚聲器:“‘閃劍一號’消失。”

指揮長對著話筒喊著:“‘閃劍一號’,‘閃劍一號’,聽見,請回答,聽見,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