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啟明之星(1 / 2)

在亙古的第一星域裏,當啟星運行軌跡進入最外側的下層軌道,預示著夏季的又一次降臨。這個承載著人類最初記憶的星球在曆史的描述中已經近乎於完美,除了它那漫長的夏天。以人類聯盟如今的12月製曆法計算,從5月到10月,漫漫的六個月的長夏,足以令人發瘋。而冬臨城尤甚。

這座寄托著人們期盼冬臨的心思而被命名的城市處於啟星的高熱帶中,在遙遠的年代,每逢夏季,酷熱難耐,天際之間,陽光如火一般傾瀉而下,在配上高熱帶本就潮濕的氣候,置身於冬臨城的人們,便仿佛蒸籠裏小籠包,全身的力氣連同著精氣神一同被蒸幹。

然而在新時代,夏季已經不再酷熱,至少冬臨城的人們已經感受不到。高度發達的冬臨城不缺少宏偉氣派的高樓廣廈,然而最高的卻不是用於居住辦公的樓閣,也不是用於傳遞信號的天塔,而是一種矗立於大地之上,如同圓錐般直指天穹,平均高達六百米的尖塔——暮光之塔。

每一根暮光之塔彼此之間的間隔都是一公裏,無數根暮光之塔星羅棋布在城市裏,每逢陽光傾瀉而下,穿過暮光之塔覆蓋的範疇,陽光便仿佛是鏡麵的反射,亦或是受到某種無形力量的束縛,偏離了原始的光線軌跡,沒入到暮光之塔中。每個晴朗的白日,暮光之塔上無數的光華彙聚,遠遠望去,仿佛一根根絢爛的光帶順著塔尖飄揚。而通過暮光之塔的削弱,即使天際之間陽光如火,塔下的冬臨城依舊維持著人體最適宜的27度上下。

自新時代以來,暮光之塔源源不斷的將太陽的光輝化作電力、蒸汽乃至於高純度的能量晶石,為人類的生活,以及新時代以來的星際遠航奠定了能量的基石,暮光之塔,這是啟星,不,是人類曆史以來的第三大奇跡。

夜幕降臨,陽光逝去,暮光之塔下的冬臨氣溫逐漸降低,晚風襲來,清涼怡人。寧靜淡泊的冬臨城居民都已回家休息,白日裏的喧囂漸漸遠去,然而有一個地方確實最熱鬧的時段。

那是位於冬臨城西北端的鍾銅長街,這條以古銅色為主色調的街麵夜晚在萬千燈光的照耀下,圓拱、浮雕、立柱、拱橋無不散發著厚重沉悶的古銅色光輝,充滿了古典主義風味和曆史的滄桑範兒。

鍾銅長街兩側的店鋪也以此為主打,商品中濃縮著曆史的味道,其中不乏新時代早期,甚至是舊時代器物。長街以滄桑曆史為主題,然而來往於長街之上卻大多是年輕人,鍾銅長街雖然古樸,但絕不落伍過時。

這一點,源自長街北側連接著啟星第三學城,那是啟星第三開拓大學,星際工程大學,星際運輸大學,星際氣候學院等十幾座與星際開辟相關的優秀的專業性學府的所在地。這些極具現代感的大學與古拙鍾銅長街相連,強烈反差感,造就了冬臨城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其中又以啟星第三開拓大學最為著名,從遙遠的新時代早期,這座大學便坐落在此,漫長的年代為人類聯盟源源不斷輸送最新鮮的血液,伴隨著人類走過了近千年的星際開辟歲月。

學校的大門城圓拱形,寬廣而又堅實,大門頂端一塊孤立的巨大石碑上,雕刻著“啟星第三開拓大學”八個遒勁有力,筆走龍蛇的大字,圍繞著校名的是二十八個星球裝飾鐫刻著二十八個名字。

每一個能夠擺在校名周邊的名字都是畢業於啟星第三開拓大學,能夠在新時代人類的曆史上留下印記的人物,他們中每一個都代表一段風火山林般的曆程,激勵著後輩的學子們不斷的奮鬥,揮灑著熱血與青春。

在這二十八個人中包括一個未知星球發現者,三個星球大領主,其餘的至少是星球領主。

“這是最激昂澎湃的年代”啟星第三開拓大學的校長霍因思在新生的入學儀式上如是說。

然而例外也是有的,在這種激昂澎湃的大學裏總是會有幾個略顯消極,不那麼熱血與彪悍的人物,譬如李思思。

剛剛升到大二的他,身材略顯發福與臃腫,步伐略顯緩慢與平穩,略微扁平的鼻梁上,掛著一幅厚重的木架眼鏡,透明的鏡片下,瞳孔被眼眶邊凸起的肉堆積著,仿佛豆粒一般大小。他走在甬道的邊上,目光小心翼翼的掃視四周,似乎在心驚膽顫的畏懼著什麼。與四周那些身姿挺拔,器宇軒昂,步伐穩健快速的同學全然不同。

在這座具有開拓精神的大學裏,肥胖是人生不夠積極表現,而緩慢則是對青春時光的浪費,即使是那些腰身纖細,穿著緊身短裙高跟鞋的女學員,走起路來也同樣步若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