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打工真是難難難 一(1 / 3)

俗話說得好:“拿人飯碗,受人管;你要別人的錢,別人要你的命。“

這句話很多人都聽說過,相信對於這句話當中的含義或多或少也應該知道一些,雖然每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大致上的意思還是基本相同的。

對於這句話,我也有我自己的理解,而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所謂的“拿人飯碗,受人管”意思是說:拿了別人給的工作,就得聽從別人的安排和管製。說白了,其實就是看別人的臉色做事。而“你要別人的錢,別人要你的命”則是說:你替老板工作,隻是為了那一份工資,而老板卻想著,他既然付給你工資,那你就得拿一個人的工資,去做兩個人的工作,去替他沒日沒夜工作,哪怕累得隻剩下半條命,那也是你應該做的。說得好聽點,是在替別人工作,說得不好聽,就是給別人做苦力。

整句話雖然隻有短短的十九個字,但卻概括了作為一個打工仔或者打工妹的命運。

很多人都知道,從古至今,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打工的存在,不管是舊社會時期給地主當長工的人也好,還是現在為老板工作的人也罷,雖然兩者不屬於同一個時代,但說到底,都是在替別人打工。

可是打工,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辛苦與受氣像是我們早已注定好的宿命,無論我們怎麼躲,怎麼逃,都沒有辦法躲掉。相信有這樣感覺的人應該不少。

我出生在西南方一個偏僻的小村子,從我記事以來,父母都是在家裏種田,從未去過其它地方。在我出生的那個年代,打工這兩個字對於我們那兒的人來說還是很陌生的,那裏的人從來也沒出過遠門,也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隻知道在家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過日子。

隻是常聽老一輩的人說,外麵的世界有多麼險惡,那裏的人吃人都不吐骨頭。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個時候,村子裏大多數人都選擇在家種田,雖然也有人選擇外出打工,但卻很少,而且都是年輕一輩。

隻是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物價不斷的上長,在家種田也隻能解決基本溫飽問題,要想脫貧致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除了村裏的年輕一輩,很多的老一輩也開始選擇外出打工。

在我還在念小學的時候,看著村裏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都外出打工,然後每到逢年過節,他們都會穿著新衣服,拎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回來,心裏都會羨慕得要死,恨不得自己快點長大,然後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外出打工,到過年過節的時候,也穿著新衣服,帶著一大堆東西回家。每當到這種時候,我都會跑去跟我母親說,說我不想念書了,也想像村子裏的其他人一樣外出打工。然而,我母親每次都會跟我說的都是同一句話,這句話就是:“拿人飯碗,受人管;你要別人的錢,別人要你的命。”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候是在十多年前,那時的我還隻有七八歲,可能因為自己年紀太小的原故,沒有辦法去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跟我說這句話的人就是我的母親。

我母親隻有小學二年級的文化水平,說句不好聽的,基本上連大字都認識不了幾個,在我的印象裏,她隻會寫自己的名字而已。她活了大半輩子,也沒有出過一次遠門,去過最遠的地方也隻有縣裏。隻是有時候聽她說,她在還沒嫁給我父親之前,曾經去過縣裏一家紙箱廠打過工,我想這大概是她唯一的一次打工經曆了吧!

至於我的父親,聽我母親說,他從來都沒有出過遠門,從小到大,直到結婚都是呆在家裏種田,從沒有出去打過工。

我小時候家裏很窮,家裏隻有三畝田跟三畝地,那時候種田還是要交公糧的,而且那時候的農作物產量都很低,除去公糧,剩下的糧食也隻是夠我們一家人吃而已。

後來,隨著我姐姐跟我的長大,再到後來念書,那時候念書學費也挺貴的,不像現在,有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為了我姐姐跟我的學費,我父母親就開始到處去租別人的田地來種,記得最多的時候是租了別人五畝田,加上自家的三畝田跟五畝地,一共十三畝田地。

那時候租別人的田是要稱糧食給別人的,一畝田一年的租金是二百斤稻穀,當然給錢也行,不過因為我家裏沒錢,也隻有稱稻穀給別人。

那時候的糧食產量都很低,農作物的種子都是自家頭年留下來的,那些種子沒有經過任何的培育和雜交,就算用再好的化肥和農藥,產量還是提不上去。而且,那時候的農藥化肥也不像這樣多樣化,給農作物用的基本是農家肥,能用的農藥也很少,許多染上害蟲的農作物因為沒有相應的農藥,最後整顆農作物被吃得一點不剩,這樣的情況常常導致一整塊田都染上害蟲,最後變得顆粒無收。

那個年代,在家種田基本上就是看天吃飯的,所以,一畝田平均下來能有個兩三百斤糧食,已經算很不錯了,要不是一年種兩季的農作物,除去租田的糧食和公糧,我們怕是連自己都養不活。

可就算是一年種兩季農作物,但是除去租田的糧食和公糧,我們全家一年的收入不到二千塊,再除去我姐姐跟我的學費,還農作物的費用,剩下的也隻有幾百塊而已。家裏因為沒錢,一個月也加不了幾次菜,有時甚至一次都沒有,所以,我總是盼望著過年過節快點到來,因為隻有那時才會有好吃的,而我姐姐跟我穿的衣服也基本是別人穿過不要的,也可以說,身上除了內褲是自己買的之外,其它的全是別人穿過不要的。

正因為家裏窮,在我還在念小學的年紀,我就一直都想要外出打工,想要掙錢,想要吃好穿好,不想在過那樣的苦日子了,所以,我想要改變這樣的生活。

在還沒出去打工以前,我總是天真的以為打工是件很容易的事,好像隻要去打工,錢就很容易賺到。因此,有好幾次在看到村裏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外出打工的回來之後,我都會跑去問他們,打工是不是很容易?錢是不是很容易賺?

然而我問完之後,他們不但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反而是像看白癡一樣看著我,隨即笑了笑就離開了。

有幾次在跟他們聊天的時候,偶爾問起打工究竟是怎麼樣生活,他們是這樣告訴我的:

他們是在工廠裏工作,每天的生活就是,天一亮就起床上班,到了晚上十一二點才下班,每天除了上班,吃飯,睡覺,幾乎沒有任何的娛樂時間。每天吃的早餐,隻有饅頭包子,中午晚上吃的隻有蘿卜白菜,偶爾可能會有兩塊肥豬肉,還是帶著豬毛的,加菜,那基本上就是一種奢望。睡的地方,是十來平米的員工宿舍,雖然隻有十來平米,但卻擠滿了人。幾張鐵架床是宿舍裏唯一一成不變的東西,一張涼席跟一張薄薄的被子,似乎是自己床上唯一的物品。

除了這些以外,每天還得受到人管製;做得好一點是你應該做的,做得不好,就說你工作失誤,就一張罰單扔給你,罰錢;遲到,說你違反公司規定,也扔給你一張罰單,也要罰錢;跟上司說話大聲了點,就說你頂撞上司,又一張罰單扔給你,又要罰錢。

罰錢的辦法是一堆又一堆,工資卻一年也不見加一次,想要加工資,簡直就是癡心妄想。有時候不僅要忍受上司的刁難,還要忍受同事的排擠。

聽完他們所說的話之後,我開始疑惑起來,打工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樣難嗎?真的有那麼苦嗎?如果真這樣,那他們為什麼還要拚了命往外走?

為什麼?還不是為了生活,為了能生存下去,結了婚的,是為了兒女能有個好的讀書環境,為了能讓操勞了大半輩子的父母好好的安享晚年。沒結婚的,是為了掙錢建房子,為是將來能找到一個好老婆,為了能有一個溫馨的家。所以,我們義無反顧的做了同樣的選擇,那就是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