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允欽
進入21世紀,文化市場上出現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許多文學刊與物紛紛改頭換麵,改為專門刊登微型小說或主要刊登微型小說,有的甚花至連刊名也予以更改。報亭書攤隨處可見微型小說的身影。與此同時,水果、蔬菜市場也出現一個奇特現象,小西瓜、小西紅談柿(又稱珍珠果)紛紛占領水果、蔬菜攤點,成了搶手貨。
這恐怕不是一個巧合。人們舍大取小,是因為小有小的特色,小有小的優勢。
大比小好,長比短強,是人們的傳統觀念。這種觀念違背客觀實際,不符合唯物辯證法,必然遭到淘汰。
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中國的先哲就說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至理名言。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是一再證明了小東西的厲害:威力大的炸彈,不再是體積龐大的重磅炸彈,而是原子彈;醫療上用的超短波穿透力比短波厲害,而微波比起短波與超短波,又具有更強的穿透力,能夠殺滅深藏於組織內部的細菌;還有近年來取得重大突破的威力無比的納米技術。
再來看微型小說。微型小說實際上古已有之,不過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20世紀80年我,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生活的快節奏化,微型小說開始真正崛起,以輕捷靈巧之態,露出其鋒芒。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微型小說已擁有一支數以百計的創作隊伍,這支隊伍每年生產著數以萬計的作品。這是微型小說能夠走俏市場的客觀條件和現實基礎。《微型小說選刊》的月發行量由創刊時(1984年)的幾千冊躍升至如今的近七十萬冊就是明證。
但微型小說能夠走俏市場,能夠比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擁有更多的與讀者,主要不是依靠它的數量,而是其質量。微型小說的質量與微型小花說的本質特征是分不開的。筆者以為,微型小說的本質特征是一個學術交問題,需要專題探討。這裏我隻提出五個字:小、巧、新、奇、深。談小是指篇幅短小,便於閱讀;巧是指構思巧妙,可讀性強;新?是指題材新穎(能夠迅捷反映現實生活)吸引讀者;奇是指視角奇特,開拓思維;深是指思想深邃,撼人靈魂。其中最重要的乃是一個深字,即用極小的篇幅包含極大的思想,猶如原子彈一樣,通過讀者閱讀和思維的引爆,釋放出威力無比的原子能,震撼人的心靈。這就是微型小說富有魅力的根本所在。
由於微型小說崛起和繁榮的曆史還較短,人們對它的認識尚屬粗淺階段。商人們競相出版微型小說隻是為了牟利,致使市場上微型小說類刊物魚龍混雜,一些小故事、小品文也打著微型小說的旗號招搖過市。文學評論界至今仍有人將微型小說視為快餐文化而不予重視。因此,提高微型小說的品位,出版優秀的微型小說作品專集就成了當務之急。為此,我們特組織選編了這套當代微型小說新銳精品方陣叢書。該叢書作者滕剛、蔡械、尹全生、陳永林、薛濤都是微型小說界的新銳,屬於生龍活虎一類,他們的作品各具特色,但都富有朝氣,且都處於創作上升時期,閱讀他們的精品力作不但可窺見當代中國微型小說的大體風貌,還可了解和掌握這一新興文體的發展方向。
我們期待著有更多的微型小說作家新銳產生並加入到這一方陣中來。
微型小說群星璀璨時代的到來,應當不會太遠。
2002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