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怎一個“福”字了得(1 / 1)

我以前是不喜歡什麼“福”、“詳”之類字的,覺得俗。但自從有了家庭後,這個觀念改變了。

自從有了自己的小家,便不再是一個人過日子,而是一種“集體生活”。以前是兩個人的小集體,後來孩子出生了,變成了三人小集體,再後來嶽父嶽母過來帶孫子,有時自己的家人也會過來,於是小集體變成了“大集體”。但這個大集體與***時的“大集體”不同,這是我的家、我的家人、我的窩、我的港灣。

正是因為不再是一個人生活,才開始對一個字看得越來越重,那便是“福”。不光是心裏有“福”,家裏也到處是“福”。以前單身宿舍裏從來沒出現過什麼“福”字,如今則不同了,我大略數了一下,我們家象模象樣的“福”字總共有14個之多!真的可以說是“福滿家門”了。且聽我如數家珍的為你道來。

從進門開始,大門上貼著一個鬥大的“福”字,這還是春節過年時貼的,許多人家都有貼。走進來,鞋櫃上方貼著一個大錢袋形狀的貼紙,上書一個“福”字。客廳和餐廳的兩盞大紅燈上,各有4個“福”字,這就占了8個,可謂“八方來福”。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幅掛曆,也是一個大“福”字。電視機兩旁,各擺一個金豬儲蓄罐,豬肚子上各鑲一個“福”字。走向臥室,臥室門上貼著一個圓“福”,是從去年的掛曆上剪下來,舍不得扔而貼上的。

這樣算來,整整14個“福”,還沒算上中國結和其它小飾品上的“福”,以及書櫃上貼著的五個“福”娃,否則早超過了20個,可以跟我們家的綠色植物有得一拚了。也因此,我們完全生活在“福”的包圍之中,整天沉浸在“福”的海洋,真是“福如東海”了。

我也驚訝於自己家裏有這麼多“福”,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其實這麼多福,完全不是刻意而為,而是無形中多年累積的,可以說是“積福”了。這也正反映了我及家人對“福”的喜歡、心中對福的祈願。也難怪,“福”字太吉利了,太貼近於我們的生活,更貼近我們的夢想。

關於“福”的含義,我追根溯源了一把。“福”字,最早在甲骨文就有了,是“兩手捧酒澆於祭台之上”的會意字,其原始含義是“向上天祈求”。後來,“福”又特指祭祀用的酒肉。再後來,伴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文明的變遷,福的含義被逐漸延伸、擴展。在《左傳》裏,福是護佑的意思。《說文解字》對福的解釋是:“福,佑也。”意為神靈保佑,逢凶化吉為福。

《禮記》記載:“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謂之備。”意思是福即事事順利。《韓非子》裏說:“全壽富貴之謂福。”這裏的福就是福運、福氣的意思了。對福的含義,《尚書》上講得最為透徹:“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這就是說,福包括五個方麵,即長壽、富有、康寧、好德和善終。

現代人對福的解釋是幸福、福氣。還有人形象的解析說,“福”字的右邊,“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人丁興旺;“田”代表土地,連起來就是說,一個人有房住有田種且人丁興旺就是有福。這也算作現代人對福的一種“說文解字”吧。總之,不論是哪種詮釋,福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孜孜追求、時時向往的境界,它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而我最推崇的,是“健康是福”、“平安是福”。試想,沒有健康,何以談福?沒有平安,福從何來?還有人認為“開心是福”、“吃虧是福”,而我對開心未必那麼奢求,要讓我一直開心可能還不習慣。至於“吃虧”,我則認為未必非要吃虧,如果一個人老吃虧、吃白虧,還覺得是一種福氣,我看他就活該吃虧。我覺得該吃的虧要吃,不該吃的虧絕不吃,對於“吃虧是福”,我更願意理解為是“謙讓是福”、“理解是福”、“和諧是福”。看,已將傳統福文化與和諧社會結合起來了。

我還覺得,人不白活、活得有意義,才是“福”。如果隻圖享樂、隻圖快活,那不叫福,那叫樂,叫享樂,不叫享福。當然“善良是福”、“真誠是福”、“進步是福”、“奉獻是福”,有愛好能滿足是福,不愁吃穿不愁房住是福。按最流利的說法,幸福是福,這實在是一種較高的境界。想開一點,活著就是福,能活個壽終正寢那就是福。

不能光祈福,還要造福。“造福者有福”,靠自己的雙手和努力,去給自己和家人創造幸福。說實在點,讓全家人健康平安、和睦相處、相互支撐,才是福中之福、福上之福。當然,給身邊的其他人甚至是陌生人帶來幫助,也是一種造福,所謂“福往者福來”。如果能耐更大一點,能做到造福百姓、造福一方,那是善之善也。

不光享福,還要惜福。如果不惜福,就是沒有真正懂福,因為福原本就在身邊,福原本就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