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一道水,一棵樹,一回年夜飯,一次砍柴記,都承載著回憶、文化、曆史。
人們之所以不願親近它們,或許緣於心酸、痛楚,或許由於遠去、淡忘,或許還有更多封藏的秘密,或許因為林林總總、支離破碎,恐難編織出現代時尚的憧憬,恐難叩開那道不堪回首的心扉。然而,一生的經曆,一次無法逾越的劫數,是揮之不去,抹而更濃。致物格誌,言表心聲,筆耕不輟,這就是我的初衷,這就是我彙編《銀杏王》的意圖。
曆史是一麵鏡子,也是一個碩大無比的舞台。人生,在這麵鏡子裏被滌淨得一清二楚,不失真相;在這個舞台上舉手投足都被定格成永恒。看自己的形象,視自己的表演,無疑是一種評判,也是一種回覺。評判自己,回覺往事,收獲啟迪,增添體悟,是件幸事。倘若讓更多的人品味,引起更多人的懷想,也不失些微的價值。
銀杏苗,曆盡風雨,長成參天大樹,得益於肥土沃壤,得益於人和自然和諧,得益於和平盛世。它在我的心目中不僅是蔭庇,而是一幀永不消失的風景,一節敘述不完的故事。
我把銀杏樹定為書名,除上述原因外,還在於有許多友朋伸出援手,共同培育這株《銀杏王》。這令我感動與感激。在此,致以誠摯謝忱。
2013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