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賬,簡直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聽了李景文添油加醋的話後,秦老將軍當即怒拍在麵前的案幾上。

憤怒之餘注意到自己的失態,趕忙向一旁的李景文賠罪道“老夫實在是氣憤難耐,還請殿下莫怪。”

“怎會怎會,秦老將軍為國為民,是我大乾之幸啊。”

“殿下說笑了。”擺手後說道“職責所在,老夫還要鎮守在此,不能與殿下一同前往,不過城中卻有三千騎兵,都是跟隨老夫征戰多年的老兵,可助殿下一臂之力。”

對此李景文自然是樂意,拱手道“那就多謝秦老將軍了。”

不得不說,頂著太子頭銜實在是太過便利。

除了一開始阻攔自己的姬武,其他守城將領麵對李景文都是好言相待。

當聽到李景文要清君側,靖國難時,不少都選擇拔刀相助,不光貢獻出城內騎兵,更是在後麵大軍經過時,提供糧草輜重,攻城器械等等。

畢竟在這個注重孝道的年代,弑父奪權這種事還從來沒有發生過,可以說是讓李景文鑽了個空子。

再者說,李景文貴為太子,老皇帝死後,繼承皇位的便是他,在外人看來,李景文根本沒必要起兵造反。

李景昌為了將影響降到最小,則是讓洪公公帶著聖旨秘密前往,所以這些將領根本不知道皇帝要賜死太子的事。

另外,為了讓整個行動更加順利,李景文更是玩了波大的。

李景昌不是派洪公公送了一份矯詔,來讓李景文自殺嗎。

既然他們敢做初一,那就別怪李景文當十五了。

玄逸和尚不光機智過人,更是寫的一手好字。

李景文直接讓他模仿大乾皇帝的筆跡寫了一番討賊檄文,不過是一模一樣吧,也似乎真假難辨。

至於說印的問題,解決起來也簡單的很。

李景文將賜死聖旨中蓋印的部分裁剪下來,然後與自己偽造的矯詔拚在一起。

在麵對那些不肯借兵或心存疑慮的守將時,李景文便會將聖旨拿出來,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李景文並不會讓他們看清楚,隻是讓他們遠遠的看上一眼。

見到聖旨,再加上李景文太子的身份,這些將領自然是老老實實的將城中兵馬分出一部分,加入到李景文的部隊中。

眼看距離京城越來越近,李景文的部隊數量也越來越多。

此時李景文所率領的鐵騎已經從開始的一萬增長到了如今的兩萬七千多人,數量翻了足足兩倍有餘。

後麵攜帶大量攻城器械,糧草輜重的部隊,更是從原本的八萬增加到了十一萬多,另外還有非正規民兵一萬多人。

如此浩浩蕩蕩的一支軍隊,就算李景文再怎麼隱瞞,行軍速度再怎麼快,消息還是毫無意外的傳到了京城。

在聽到有一支三十多萬人的軍隊正向京城前進,不光其中有兩萬多的騎兵,更是有九萬的邊軍。

而京城外的綠山大營倒是有十萬常備軍。

可這十萬常備軍雖然有長時間的訓練,可也僅就停留在訓練,沒有真正上陣殺敵,真正見過血的他們,在邊軍麵前就跟乖寶寶般,根本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