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被一窩猴子捉住了,扛抬扯拉,帶回了花果山。

到洞口之後,悟空在石崖之上,說八戒不該罵他。

八戒自然不敢承認,趕緊說我沒有啊。

悟空就吹大話,說他左耳往上一扯,曉得三十三天人說話;他這右耳往下一扯,曉得十代閻王與判官算賬。

你走路罵我,我豈能聽不見?

八戒說我知道你賊頭鼠腦,一定又變作什麼東西,跟著我聽的。

八戒知道悟空說大話一定是在掩飾什麼,於是,就隨便猜測。

悟空叫人打他。

八戒趕緊提起唐僧,讓悟空饒恕。悟空不理,隻好提及菩薩。

悟空才有三分回轉之意,就不再和八戒玩虛的,直截了當地問:‘你老實說,不要瞞我。那唐僧在哪裏有難?’

八戒還想瞞過去。

悟空就直接表明心跡,說他雖然回水簾洞了,但是心裏還是追逐著唐僧取經。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你趁早告訴我,免得挨打。

八戒見瞞不過去,才說了實情。

這一段說明了,保守主義者是不善於與人溝通的,,因為他們總是要顧忌可能發生的許多問題,反而給人感覺不夠真誠,

理性主義者善於戳破人的謊言,再直接說出自己精準的判斷,這樣才能讓人覺得一切盡在他掌握中,不得不說出實情。

八戒說完之後,悟空說我臨走時候讓你提我的名字,你怎麼不提?

八戒撒謊說妖魔辱罵悟空,來激將。

果然,悟空中計,就隨八戒去捉妖魔。

理想主義者最討厭的是別人不給麵子,

在臨走的時候,悟空說的一番話反映了他的心理,他認定唐僧還會接納他。

他說,天上地下,都曉得孫悟空是唐僧的徒弟,這是說我們的關係早已被官方承認,他如果出事,那也間接地表示出自己的無能。而且還為唐僧辯護,說不是趕他,而是讓他回家看看。其實這才是真正他要回去救唐僧的原因,中了激將法隻是表麵現象,如果他認定與唐僧沒有關係了,那麼再激將恐怕也白搭。

他還督促那些猴子,他離開的這段時間不能有懈怠,等他取經回東土後,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為何要說共樂天真?

不管是當初天庭的官場,還是佛派組建的宗教圈,都是複雜的名利場,各種人際關係,讓人不得不戴上偽裝,甘願受束縛,這些都是告別天真之後的征途,有一天,他希望組建卸下這些層層包裹的偽裝,回到這個天真的環境。

這並不是說天真不好,而是它不適應這個複雜的現實,你想要逐漸融入現實,自然得戴上偽裝,變得複雜。

說明他知道自己的宿命,即使回來也隻是暫時的而已。而他相信唐僧知道自己的局限之後,也會挽留他的。

兩人走到半路,悟空要去洗掉身上的妖氣,說是唐僧愛幹淨,怕他嫌棄。

實際上,這是指悟空為了回歸,自願放棄以前的諸多習氣,包括打白骨精時候那種急躁之氣,我們可以看到之後的悟空不再那麼急躁,不會像以前那樣不顧別人,隻求真相,置唐僧的安危於不顧。

這是人性的洗禮,之後還會有多次,直到最後悟空脫去緊箍,一次次銳變,我們可以看到理想主義在祛除雜質,慢慢恢複他的真實麵目。

八戒看到之後,才覺得悟空是真的要回歸了,誠意十足啊。

洗完之後,他們繼續駕雲西進。看到金塔之後,八戒指著說,‘那就是黃袍怪的洞府,沙僧還在那裏。’

悟空說他要去叫陣。八戒提醒他妖精不在家。悟空說他曉得。

悟空將妖精的兩個兒子綁走,要公主換沙僧。公主本來也感恩沙僧,所以借這個由頭將他放了。

結果,悟空卻要八戒,沙僧將孩子砸在金鑾殿前,故意勾引那妖怪回來。

公主自然說他不講信義。

悟空卻拿孝道來訓斥公主不該不顧父母,失身妖魔。

這可以看出悟空不僅僅心狠手辣,而且還要以那些現行的規範來約束公主,站在道德製高點。

我們說與父母的關係就是孝道,與兒子之間的關係難道就不是孝道?

隨手就是兩條鮮活的性命被犧牲掉了,還在那大言不慚地說孝道。

這倒是符合那些官員的手段,也許悟空是想以彼之道,還之彼身,可是這確實非常的不道德,不人道。

然後,公主似乎就像不再理會那兩個孩子了一樣,就開始談論悟空能否打得過妖魔了。

這是因為以前的女人總覺得我是為你男家生孩子的,隻要不生孩子就是罪過,生孩子就非常拽了,在家裏稱王稱霸了,男人不滿,女人就說我為你們家生孩子,勞苦功高,你就應該讓著我,聽我的。

甚至拿生育權做籌碼,換取利益。

這讓我想起一件自己平時經常遇到的問題,由於我長期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工作也隻是來醫院的一段時間就可以解決,

由於醫院管飯,所以母親就讓我每一頓飯都到醫院吃,除了省點錢之外,就是不用那麼麻煩。

可是,醫院這邊的食堂是有吃飯時間的,過了點,就會收拾完,該倒掉的自然也會倒掉。

那麼,我有時候去得遲了,一般隻會問一句有沒有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