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氣氛空前濃厚的時候,出書難,出版文學理論著作就更難。可是,在這個時候,作家出版社卻願意出版一套《當代文學批評家叢書》,並決定將我收入其中,這使我高興和感動。我要感謝作家出版社這樣的主張和選擇。
因為要編輯出版這部書稿,就將近三十年來寫的有關報告文學的文章找出來再看。這一看,就既有欣喜,又感汗顏。欣喜寫了這麼多,汗顏寫得這麼粗糙和膚淺。在上個世紀的1980年以前,我寫過不少有關小說研究的小文章,出了兩本論文集。此後,就熱愛和專注報告文學的研究寫作了。也許是我的出身、性格和人生態度與報告文學這種文體有某種內在的契合,反正是在1979年從《文藝報》接觸這種文體後,其關注就再也沒有間斷過。過去,文學界對報告文學認識研究的不夠,有一些意見也顯得零散和欠深入。有不少的作家因為報告文學寫作容易帶來風險而不太重視它。可是,在上個世紀晚期,報告文學迅速在中國社會文壇崛起,成為一種很突出的文化現象,造成很大的聲響,人們這才對其刮目相看了。報告文學創作的實際,為理論研究提供了很豐富的對象,可是報告文學研究的人依然很少,這不免令人遺憾!我在這遺憾中走近了報告文學,是我自感榮耀和滿足的地方。
我對報告文學的接觸是很及時和密切的,這同所工作的《文藝報》、中國作家協會研究部很有關係。這些地方是當代文學信息和研究的中心,總能夠比較早的獲得創作的消息。因此,就趕著三十年文學創作的潮汐走到了今天。可是,現在回頭看看自己的這些有關報告文學創作的文章,信息性自然是豐富的(我曾經戲稱自己是個報告文學的“賬房先生”),但是我自己真不敢稱其是研究的成果。這些文章中當然有不少是我對報告文學的獨特理解和認識,但這些看法是逐漸形成的,是通過不斷地表述倡導中實現的。如今看來,就存在著囉唆、重複的毛病。其實,我對報告文學自我認識的這種反複強調,也有客觀的原因。盡管我像祥林嫂一樣的嘮叨不斷,但似乎還有許多人聽不進去。所以,因為我熱愛報告文學,就更加的嘮叨。如今看,這種不係統,缺乏很強邏輯表述的內容,在編進一本書的時候,其毛病就十分明顯。若有興趣接觸的讀者,按所需挑選閱讀就是了。
不管如何內心不安,這些多年來有關報告文學的寫作成果能夠編輯出版,雖然這隻是綜合理論的部分,還有大量作家作品論在外,但總是一件令我高興的事。如果因為我這些有關報告文學探討總結的文字,能夠為想了解研究報告文學的作家讀者提供某些信息和啟發,為報告文學理論研究的擴展深入有點促進作用的話,我就十分開心和滿足了。
在這個自己感到高興的時候,我想借機對曾經為這些文章發表給予關心的文學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感謝!向我所有的親人們表達深切的感謝!親情是一種力量,願他們分享我的快樂!
2008年8月24日(第29屆北京奧運會今天圓滿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