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報告文學這個概念從最早在歐洲範圍內提出至今才不到百年的曆史;又通過馮憲章、徐懋庸等人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經日本轉譯到我國也才七八十年的時間。但是,作為一種新形態的文學體裁,在不到一百年的曆史空間中,所產生的燦爛輝煌和重大影響,已經足以使它作為一個新的成員比肩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形式,成為文學家族裏一個富有生命活力的年輕角色。因為,畢竟報告文學正當年輕,還處在形象、性格的發展和塑造的過程當中,所以,人們對於它的認識、理解、感受和要求就存在著許多差異,以致人們在不斷地接觸報告文學多樣表現的同時,還要不斷地在理論上對它進行新的闡述和認識總結。值得欣慰和自豪的是,伴隨著報告文學在中國的成長,尤其是在上世紀後二十多年至今的興盛和崛起,已經存在的大量優秀成果,為人們今天再理論地認識它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樣豐富的資料和堅實基礎的存在,是人們在認識報告文學時可能擺脫初期研究的層麵而成就新局麵的很好條件。筆者很渴望在這樣很好的條件下,對報告文學的認識、理解和理論總結有多一點的參與建設。
報告文學的產生,是適應人們對於信息的渴望而出現的。報告文學,既不是純粹的新聞,也不是完全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報告文學是建立在真實信息背景上的文字、圖片書寫,是在作家真實觀察、發現和理解基礎上對於事實和人物的文學表達。真實是報告文學的生命,獨立的理性評判是報告文學的靈魂,文學藝術的表達是報告文學的翅膀。報告文學有自己的信息收集和處理係統,報告文學不會像有人預言的那樣即將消亡。報告文學的現實精神,就是要求作家在逼近現實的過程中大膽地直麵評判現實,而不是回避現實或簡單地順應現實。報告文學應是及時感知與把握現實社會生活的呼吸和神經,真實的信息捕捉與理性的處理至關重要。
如今,世界已經全麵地進入到了信息化的環境,人們對於信息的需求和對其重要性的認識非常明確。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優勢、信息就是金錢、信息就是成功——其實,報告文學的產生,也正是適應人們對於信息的渴望而出現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和進行的過程中,動蕩的生活環境和轟轟的槍炮聲打破了人們平靜的生活。急促變化的世界格局和激烈的戰爭事件,使得人們對於各方麵的真實社會消息有了空前的需求。在電信業還不很發達的時候,報紙是主要的信息渠道,而複雜多變的社會局勢和事件人物已經使報紙消息都不能滿足和承載的情況下,在新聞記者的身旁,出現了無法靜心寫作、無法用很長時間構造長篇巨著的作家的身影。從此,發生在戰爭前線和圍繞戰爭而出現的許多真實的事件人物故事,就在新聞因為眾多的消息包圍而無法深入關注和顧及的時候,在作家的筆下產生了(自然,在很多的時候記者和作家是集於一身的)這些及時來自戰爭前線和事件之中的真實內容的文學書寫文字,在報紙發表時就開始被標為“報告文學”。
今天,人們在認識和接受報告文學的時候,必須要注意到報告文學在它萌生時候的這種特殊的背景和表現。要充分的認識到報告文學,既不是純粹的新聞,也不是完全的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報告文學是建立在真實信息背景上的文字、圖片書寫,是在作家真實觀察、發現和理解的基礎上對於事實和人物的文學表達。報告文學這種既超越新聞而又不同於傳統虛構文學的特殊性,是它適時的時候在現實社會生活中開辟出自己的新天地,結出獨特的文學之花的美妙結果。這種對於文學體裁的創新和豐富,是文學發展的過程中喜人的新景觀。
以此看來,報告文學首先是一個信息的載體。而正是因為報告文學的這種信息載體功能,報告文學最早在新聞的領域萌生和發展。在一個不短的時間內,報告文學是借助於新聞的平台——報紙來展示和發展自己,以至於在很長的時間裏它被看成新聞的一種表達方式,是新聞報紙內容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現在這樣的情形在許多新聞平台上還存在著)。眾所周知,新聞是由最現實和真實客觀的信息及簡潔、快速、形象的傳遞為其個性特點的。報告文學的真實性原則,既是對新聞主要構成元素——真實的接受和更加充分的發揮,同時又借助文學語言形象表達和主觀獨立審視判斷的優勢,使得真實這個新聞的特點產生更加個性化的效力。因此,報告文學不是簡單的新聞,報告文學的真實信息承載作用,是其本身表現個性能力和發揮現實社會作用的重要途徑。報告文學被新聞婉拒而被文學接受的過程相當長,原因就在於它和新聞的血緣太深,文學的因素增長得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