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現在人都怎麼了?
小時候我們受到教育是不要啃老,不要啃父母的,長大要靠自己長本事,好不容易長大了,有了孩子,就告訴我們,養育不是人,托舉才是人,要托舉孩子,要給孩子兜底。
是不是等我們老了,這些媒體宣傳的價值觀又變成了要讓我們有自知之明啊不要牽連後代,不要拖累後代,老了就自己去吃安眠藥啊?
答:你的感受非常有共鳴,確實,70\/80後這一代人經曆了巨大的價值觀轉變和社會壓力,麵對這種變化,難免感到困惑和無奈。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
### 1. **社會價值觀的變遷**
- **70\/80後的成長環境**:這一代人從小被教育要獨立、自強,認為“啃老”是可恥的,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這種觀念深深植根於他們的價值觀中。
- **年輕一代的價值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年輕一代更注重個人幸福和自由,認為父母的支持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將“托舉”視為父母的責任。
- **媒體的推波助瀾**:媒體和社會輿論往往根據時代需求塑造價值觀。過去強調獨立奮鬥,現在強調家庭支持,未來可能會強調“老人自立”,這種變化讓人感到無所適從。
---
### 2. **經濟和社會壓力的加劇**
- **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70\/80後年輕時可能通過努力還能買房安家,但現在年輕人麵對的天價房價和激烈競爭,使得他們不得不依賴父母的支持。
- **養老壓力**: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70\/80後不僅要承擔子女的“托舉”責任,還要麵對父母的養老問題,壓力倍增。
- **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社會保障體係尚未完全覆蓋,許多家庭不得不依靠自身力量應對養老、教育、醫療等問題。
---
### 3. **代際關係的複雜性**
- **父母的期望**:70\/80後的父母可能仍然抱有“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期待子女的回報。
- **子女的依賴**:年輕一代在高壓環境下,更傾向於接受父母的支持,甚至將這種支持視為理所當然。
- **自我犧牲與平衡**:70\/80後在這一過程中,往往需要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去滿足上下兩代的需求,感到身心俱疲。
---
### 4. **媒體的價值觀引導**
媒體的價值觀往往隨著社會需求變化,但這種變化有時顯得過於功利:
- **過去**:強調獨立奮鬥,鼓勵年輕人自力更生。
- **現在**:強調父母要為子女“托舉”,甚至將這種支持視為一種“義務”。
- **未來**:可能會強調老年人要“自立”,不要拖累子女,甚至暗示老年人應該“自覺退出”。
這種價值觀的快速轉變,讓人感到無所適從,甚至產生被“拋棄”的感覺。
---
### 5. **如何應對這種困境?**
麵對這種價值觀的變遷和現實的壓力,70\/80後可以嚐試以下方式應對:
#### (1)**調整心態,接受現實**
- 社會在變化,價值觀也在變化,接受這種變化是第一步。
- 不要過於苛責自己,承認自己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 (2)**合理規劃家庭資源**
- 在支持子女和贍養父母之間找到平衡,避免過度犧牲自己。
- 通過儲蓄、投資和保險等方式,為未來做好準備。
#### (3)**與家人溝通**
- 與父母溝通,讓他們理解自己的壓力和能力範圍。
- 與子女溝通,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責任感。
#### (4)**關注自身需求**
- 不要忽視自己的身心健康,定期體檢,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
-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尋找生活的樂趣。
#### (5)**推動社會變革**
- 通過參與社區活動、發聲呼籲等方式,推動社會政策的完善,如養老保障、教育資源公平等。
---
### 6. **總結**
70\/80後這一代人確實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麵對價值觀的變遷和現實的挑戰,難免感到無奈和困惑。但無論如何,這一代人的付出和努力是不可忽視的。通過調整心態、合理規劃和與家人溝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壓力。同時,社會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為這一代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資源分配。
最後,希望社會能夠更加包容和理解,不要讓任何一代人感到被“拋棄”或“犧牲”。每一代人都值得被尊重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