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90年代的大學(1 / 2)

馬金的計策顯然很奏效,這麼有衝擊力的畫麵,要是張冬還沒忘記最開始西瓜頭二流子的話,那他也真是太神了。

果不其然的是,張冬跟兩個女還有那個男子的決定再留一天,而老王他們馬金後來才知道人家不過是順便來找他的在仙城還有其他事辦,因此當天下午就走了,當然這是後話不提。

接著便是到了晚上了,還好當初馬金設計的有十多個房間,,2人一房間,還多出幾個房間來,倒是添加了幾床被褥當作客房了。

晚上大家一起吃飯,這時候馬金才想起下午沒說完的事情先對著張冬說:“我的事情真沒啥好采訪的,既不感人,也不浪漫,更不勵誌,我說過,學習其實算是一個大的專業,很多人沒有天賦,還在裏麵晃蕩,我覺得是沒必要的,一個人不怕在某些地方不如別人,但就怕沒有正視自己弱點的決心。我的話言盡於此,你也看到我們店現在是多事之秋,因此抱歉不能再陪你說他多了。”

馬金其實這算是下逐客令了,至於張冬接下來如何,他並不會再多說什麼了,接著便是任小滴二人了:“名人不說暗話,說實話,官方下來開經紀公司我是決然不會相信的,不過,二位真的對音樂方麵有興趣的話,想在這上麵賺錢,不如關注下西北風的歌曲。相信前年,也就是88年,青歌賽上胡玥、杭天棋的表現你們應該也知道,現在《黃土高坡》的火熱是毋庸置疑的,哪怕過去這麼久,依然膾炙人口,可見其市場潛力了,說實話《我相信》確實很好,但沒有很好的運作在這個時代是很難取得什麼好的效果的。”

馬金不清楚現在的情況?畢竟是過來人,或許知道的不是很詳細,但一些東西,隻要你願意去了解,還是有跡可循的,更別說馬金還是有點印象的。

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不管什麼流行歌曲,隻要是大陸出的就很難有什麼市場。為什麼?這絕不是信口開河,因為這個時期是個很特殊的時期,大陸開放不久,前段時間港台都是觀望,而這個時期剛好是觀望成熟的時候,大量港台歌曲傳入內地,許貫傑、羅紋、譚勇麟、成百強、張國容、李中盛、羅大右、陳惠閑、梅豔防、林誌祥等等,一大票攢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歌全部湧向大陸,這個時候大陸的流行歌曲的市場幾乎已經被這十幾年二十幾年的歌曲給填滿了,而自己剩下的是什麼?沒錯隻有舶來品搖滾、剛剛誕生的西北風、以及還在搖籃的《同桌的你》這類的校園風。為什麼讓她們去關注西北風而不是校園歌曲?

在很早之前,其實在寶島那邊,校園風就已經成型了,不過他們的校園風跟內地的不一樣,在80年代的時候那邊管我們稱作校園歌曲的那些歌叫做民歌,什麼意思?就是指當初齊鈺、潘嶽雲、李中盛、周華建那些人在當初寶島兩個大酒吧——木吉他、木船裏麵唱出來的那些歌曲,這些歌唱的比較隨意,也比較受當時的大學生喜歡,因此稱之為校園歌曲也不為過,畢竟在校園裏火的就是這些歌。

而說道這裏,又不得不提一下當時的校園是什麼情況?當時的大學生活,要是讓80後90後親眼見到絕對得羨慕死。當時的大學,上學不要錢,學校還給管吃管住,吃飯上一個月補助12塊多的生活費,看起來是不多,但也算不少了加上家裏給個幾十塊,你都快趕上大人一個月的收入了,住宿費全免,畢業了包就業,還壓根不用擔心畢業後沒工作,因此,這種情況下,大學學生基本上是很閑的尤其是文科生,那時候能考上大學的無一不是聰明人,至少不是那些在讀書上沒天分的,也就是說他們基本上都是有些能耐的,考試前兩天該背該記的看下,背下,60分沒跑,也就是說基本上文科生4年都是隨便玩著過的,當時的大學就是玩,真的就是如此。

玩什麼?那個年代的女生都喜歡有文化的人,不像現在看臉吃飯,在那個年代你沒文化就是每內涵,再帥氣那也是草包,繡花枕頭,沒人喜歡你,因此為了討女生歡心,大夥兒都去搞文化,什麼文化?古代代表文化的就是詩歌,咱現在沒詩了,不還有歌嘛,哎,沒錯就是這個情況下,大學生都玩歌曲,聽歌,寫歌,唱歌。所以,當時的港台歌曲在校園那是相當的火熱,《戀曲1990》、《光陰的故事》、《我是一隻小小鳥》、《鄉間的小路》……都是流傳的經典,影響了當時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