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全球金融危機發展趨勢及各國應對措施(1 / 3)

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政府麵對衝擊,采取多種措施予以應對。各國的政界、學界也對危機的產生原因進行了反思,並對危機的發展趨勢及應對進行了探討。對各國不同的應對措施進行梳理,歸納其中的規律和特點,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金融危機發展的內在特征,危機背景下世界經濟的調整特征及發展趨勢,尤其對研究金融危機背景下全球治理體製的新發展這一重要課題,能夠提供重要的背景分析及趨勢判斷。

一、危機下的全球經濟總體發展趨勢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後,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判斷成為各國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依據。綜合各方的觀點,2009年之後的數年是世界經濟觸底後由壞轉好、重新聚攏信心的恢複階段。全球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呈現先抑後揚的態勢。

2009年5月27日,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發表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2009年度中期報告》指出,2009年世界經濟將在更大的幅度上出現下降,達到26個百分點。2008~2009年的世界經濟深深地陷入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泥沼之中。報告指出,在2008年9月到2009年5月之間,美國和歐洲銀行的市場資本總額下降了60%,相當於蒸發掉了2萬億美元。盡管各銀行盡力清理壞賬,政府對金融業采取了大規模的援救行動,但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一些權威機構認為,經濟危機的負麵作用在2009年將充分展現,但隨後將得到緩解。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表示,如果采取一種協調、以發展為根本的政策,全球經濟在2010~2015年將會呈現4%~5%的增長;但如果因循一種非協調的模式,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僅可以達到2%~25%。如采取更加平衡的全球應對方案,發展中國家需要得到5000億美元額外的發展籌資,以提供社會保護和抵禦經濟危機造成的嚴重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報告認為,全球經濟在2009年將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最大跌幅,2010年,經濟可能出現複蘇性的增長,但預計增長幅度是緩慢的。

在世界經濟的具體走勢方麵,多數專家仍持保留態度。巴克萊投資銀行的調查顯示,隻有5%的經濟學家認為世界經濟將迅速複蘇。大多數專家認為,世界經濟將呈現W走勢。巴克萊銀行訪問了各國中央銀行、對衝基金、投資公司和國際財團的代表,共605位投資者,375%的投資者認為,擺脫經濟危機最有可能的方式是築出W形底。

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被普遍認為是推動全球經濟企穩增長的決定性因素。高盛公司經濟研究主管吉姆·奧尼爾認為,2009年和2010年,世界GDP的增長速度將由金磚四國主導,這些國家已經占全球GDP的15%,是美國經濟規模的一半多。

二、各國應對金融危機措施

綜合目前各國應對經濟危機的方式,在刺激性政策的總體思路下,呈現兩個主要趨勢:一是對新能源和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視;二是對內需拉動的重新轉向。對新能源的重視,下文中各國的措施有詳細描述,此不贅言。尤其應當關注的是各國對內需拉動的重視。金融危機之後,各國似乎在一夜之間感受到出口依賴型經濟的脆弱性,推動內需的發展,成為增加經濟活力乃至經濟安全性的關鍵性手段。這種改變不僅在中、印、巴等新興經濟體中表現出來,日本等發達國家也出現類似的變化。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就曾指出,日本麵臨的根本性問題就是需求不足,出口導向型的經濟使日本失去的不隻是10年,該國有必要向內需型和資本輸出型經濟轉型;各國的此種內需拉動型轉變,或許在短期內將帶來對國際貿易乃至全球化的負麵效應,但從長期來看,將能夠使國際間要素流動更趨穩固,各主體間經濟上的相互需求更趨基於理性和公平。

(一)危機應對類型一:新能源與社會恢複優先

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應對手段屬於這一類型,即以新能源為主要技術突破途徑,在經濟增長點上“開源”;同時,國家通過大量投資進行“節流”,降低危機對就業、社會福利等領域的影響,防止社會成本上升對經濟恢複的影響。

1美國

2009年,奧巴馬政府為挽救美國經濟而推出的近8000億美元經濟複興計劃有綠色經濟複興計劃之稱,它將刺激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崗位的短期政策與美國的持久繁榮結合起來。而將這一短期和長期目標結合在一起的“黏合劑”,就是以優先發展清潔能源、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為內容的綠色能源戰略。對於美國而言,在擺脫金融危機方麵,能源新政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在奧巴馬經濟複興計劃中,用於清潔能源的直接投資及鼓勵清潔能源發展的減稅政策涉及金額1000億美元。在政府2010年財年預算中,美國政府計劃通過碳排放交易機製,在未來10年內向汙染企業征收6460億美元,其中1500億美元將投入清潔能源技術的應用,以推動美國減少對石油和天然氣等石化能源的依賴馬小寧:《美國:刺激經濟主打綠色牌》,《人民日報》2009年5月27日。其能源戰略可謂是一舉三益:創造就業崗位;降低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奧巴馬在4月22日地球日演講中指出:“哪個國家在清潔能源技術中領先,哪個國家就將引領21世紀的全球經濟。”美國能源部科學辦公室決定,計劃在5年內投資777億美元在36個州的大學、國家實驗室、非營利性機構以及公司等成立46個能源前沿研究中心。5月5日,奧巴馬政府通過了美國環保署提出的旨在通過使用生物燃料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規劃草案》,並從經濟刺激資金中撥款79億美元加大對先進生物燃料的研發。此舉將極大地推動美國先進生物燃料的發展,從而實現到2022年使生物燃料達到360億加侖的目標何英:《美國領跑世界新能源不遺餘力》,《中國能源報》2009年5月11日。

2歐盟

歐盟委員會2009年4月8日發表的一份特別報告顯示,迄今為止,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用於應對金融危機的總投入已達3萬億歐元,約為歐盟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5%。報告說,為確保金融市場穩定,歐盟成員國為銀行提供金融擔保和注資的總額就達到了23萬億歐元,另有3000億歐元用於銀行重組項目,4000億歐元用於其他救援計劃。報告說,自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全麵爆發以來,歐盟委員會已做出50多項應對金融危機的相關決定,批準10個成員國25項旨在穩定企業和實體經濟的救援計劃。

歐盟經濟複蘇方案將側重短期措施,意在速效。其首要內容是盡力減輕金融危機對就業、消費和公眾福利的衝擊。為此,歐盟將嚴防失業率上升,並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或自謀生路。這對於保護民眾脆弱的信心至關重要,隻有維持就業才能鼓勵個人消費,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

此外,歐盟委員會建議成員國充分利用歐盟規定的靈活性和變通空間,動用貨幣和財政政策工具以及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減輕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這意味著在當前的困難時期,歐盟有意從寬掌握對成員國赤字水平和債務水平的要求,讓成員國,尤其是那些財政狀況較好的成員國,放開手腳,將刺激經濟複蘇作為第一要務。隨著石油等商品價格的顯著回落,通貨膨脹壓力有所減輕,也為歐盟各國降低利率和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提供了更多空間。

在政府補貼方麵,歐盟現行規定允許成員國為陷入困境的企業提供有條件的幫助,這成為歐盟各國在金融危機中四處“救火”的依據,有利於遏製“火勢”蔓延。作為產業扶持之舉,歐盟委員會表示,支持為歐洲汽車產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用於節能減排方麵的研發,幫助歐洲汽車廠商應對金融危機和排放標準提高而帶來的雙重壓力。

3日本

日本的經濟應對方式與美國相似,也以環境與能源技術為未來經濟的主要引擎。根據日本前首相麻生闡述的日本未來發展戰略,日本擬在2020年實現的主要目標為:建設一個以低碳革命領先世界的國家;一個讓人放心、充滿活力的健康長壽社會;發揮日本魅力。

具體措施為:第一,防止經濟下滑的措施,主要內容是解決就業和企業資金周轉問題。今後3年間,政府將創設7000億日元基金,向它們提供職業培訓以及培訓期間的生活保障。此次經濟對策還把對中小企業的擔保額度由現行的24萬億日元擴充至30萬億日元,並將政府所屬金融機構的安全網貸款額度由現行的10萬億日元增加至17萬億日元。第二,實現令人放心和充滿活力的社會。政府將把目前1000億日元的孩子基金增加至2500億日元,以此來充實保育服務和提供職業培訓等,作為援助育兒的特別補貼。第三,促進未來經濟增長。為了推進低碳革命,政府將向住宅和辦公場合設置太陽能光板提供補貼。同時,為推動公立中小學校設置太陽能光板,政府將進行大幅度的預算分配。今後3~5年,為大力支持對世界最先進技術的研究,政府將設立30個左右的研究課題,創設總額為2700億日元的基金。為減輕地方政府公共投資負擔,中央政府將向地方政府提供總額24000億日元的補貼。第四,稅製改革。人們在接受用於購買住房的資金贈與時,將可獲得更大幅度的稅收優惠。

在上述戰略中,日本著手製定的日本版“綠色新政構想”政策十分關鍵。該政策旨在加大向節能技術及產品開發、普及領域的投資力度。日本版的“綠色新政構想”突出了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主題,提倡創建有利於環境領域投資和環境保護的社會環境,在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同時,通過環境相關產業,促進環境經濟市場發展,爭取在2015年實現100萬億日元的市場規模和就業人口達220萬人的目標科技部:《日本政府打造日本版“綠色新政構想”變危機為契機》,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網站,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0903/t20090304_67744htm,2009年3月5日。日本執政黨和在野黨均把發展新能源等作為自己的重要環境政策。自民黨在2009年度的改稅大綱中,推出建立低碳社會和經濟增長並行的方針,推出多個促進發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環境友好型汽車、開發太陽能等優惠措施。民主黨提出要設立“綠色成長戰略調查會”,依賴“綠色工作計劃”解決就業,以“綠色創新”主導技術創新等。